词条 | 四行二局 |
释义 | Sihɑng Erju “四行二局”(卷名:经济学)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直接经营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的通称。均官僚资本银行,中华民国后期中国金融垄断势力的代表。 中央银行 成立于1928年11月,于上海设总行,资本初为2000万元,1934年调整为 1亿元。第一任总裁宋子文(1894~1971),第二任总裁孔祥熙(1880~1967)。它被赋予发行纸币、经理和发行铸币、经理国库、募集公债等特权。1935年币制改革(见法币政策)后,以该行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1942年发行集中于中央银行一家,外汇也由它统筹管理。1948年8月,法币崩溃,改由中央银行发金圆券,后又发银圆券,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央银行和这些毫无价值的钞券一起结束。 中国银行 成立于1912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呈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就前上海大清银行旧址改设中国银行,2月开始营业,4月袁世凯(1859~1916) 为首的北洋政府成立,在北京另行筹设中国银行,8月正式营业,上海的机构遂改为分行。它是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资本有官股,也有商股。1916年5月,它的上海分行违抗北洋政府停止兑现的命令,照常兑现,从此信誉大振,认购商股者多,1923年时商股有1971万元,官股只有 5万元。1928年11月,国民党政府强行增加官股500万元,改为专营国际汇兑的特许银行,由张嘉璈任总经理,总管理处亦由北京迁至上海,对它实现了初步控制。1935年国民党政府进一步加以直接控制,官股增至2000万元,占总股额的一半,由宋子文任董事长。1942年改为发展国际贸易的银行。 交通银行 1908年由清朝邮传部奏准设立。股本500万元,实收250万元。名曰商业银行,实际权力掌握在邮传部手中,享有独家经理轮船、铁路、邮政、电信四政营业收支的特权。北洋政府时期,该行总理梁士(1869~1933) 通过袁世凯的关系,获得国家银行一部分特权。1928年国民党政府将其改组为发展全国实业的特许银行,实际仍从事一般银行业务。1935年后官股增至2000万元,占总股额的60%,亦受国民党政府的直接控制。 中国农民银行 成立于1935年,前身为1933年设立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设立的目的是为筹集“剿共”经费,并成为国民党总裁蒋介石(1887~1975)扩大嫡系势力、任意拨款的私人金库。1942年后,农贷集中该行一家,其他行局不再办理。1945年,由陈果夫(1892~1951)继蒋介石任董事长。 中央信托局 成立于1935年。虽经营保险、储蓄和各种信托业务,但主要业务是办理军火进口,后期亦从事对外国的易货贸易。 邮政储金汇业局 在邮政总局的储金和汇兑业务基础上设置,成立于1930年。以吸收小额储蓄、经营居民汇兑为主要业务,并在城乡广设分支机构。 1946年成立中央合作金库,与“四行二局”一起,通称“四行二局一库”。 四行联合办事处 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于上海成立四行联合办事处,1939年10月在重庆正式成立四行联合办事处总处。由蒋介石任理事会主席。四联总处所辖实际上也包括中信、邮汇二局。其基本职能是对内协调四行之间的关系,对外加强垄断。它不仅决定金融方面的重大方针和措施,而且左右着经济的发展。所有工矿、交通、农林等企业只有在取得经它批准的贷款和投资,才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增加设备。自1937年下半年起至1944年 9月止,经“四联总处”核定的联合放款总额达450亿元;其中给予官僚资本企业资源委员会、花纱布管理局、战时生产局、复兴公司、中茶公司等的贷款额数都很大。战时官僚资本的膨胀和居于垄断地位,“四行二局”的信贷支持起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以中央银行为首的官僚资本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和垄断外汇资金。1945年底,中央银行的纸币发行额已达1万余亿元,并拥有美元近9亿元,黄金600万盎司。它们运用这些本币和外币资金,继续扶植官僚资本企业,控制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对“四行二局”进行接管,并把其中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整顿改造,分别改组成为外汇专业银行和监督公私合营企业财务的专业银行。交通银行1987年改为综合性银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