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脱疽
释义 tuoju
脱疽(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gangrene of lower extremity
  因疮肿深恶而致趾、指自行脱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科疾病。又称脱骨疽、脱骨疔、脱痈、十趾零落等。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生于20~40岁男性,早期以一侧足或小腿怕凉、疼痛、间歇性跛行为主症,后期出现坏疽。此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灵枢·痈疽》篇中名曰“脱痈”。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始将此病称为“脱疽”。
  脱疽之病因系由寒邪或寒湿合邪致病,寒凝络脉、气血凝滞、四肢失于濡养,后期则因瘀久化热、热盛肉腐,以致趾(指)尽脱。
  脱疽之初发者,以下肢为多见。临床辨治常分5种证型。①脉络寒凝。患肢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可有麻木、酸胀感,患肢皮肤温度下降,皮色苍白或苍黄,中、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淡紫、舌苔白润、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常用阳和汤加减。②脉络血瘀。除上述外,还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皮肤颜色呈紫绀色,或见紫褐斑,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稍少,或肌肉萎缩,舌质青紫,有瘀点或瘀斑,脉沉紧或涩。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味。③脉络瘀热。患肢除间歇性跛行和持续性疼痛外,尚有灼热疼痛、遇热痛甚、遇冷痛缓、夜间痛剧;皮肤呈紫绀色,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脱落,肌肉萎缩,中、小动脉搏动消失,舌质红或绛、苔黄,脉沉涩或细涩等。治宜养阴清热、通络止痛,以四妙勇安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④脉络毒热。本病晚期趾(指)紫黯或色黑、皮肤溃破、疮面时流脓水、腐肉不鲜、痛如火灼、夜间痛甚,常抱膝而坐。严重者腐烂蔓延,可五趾相传,甚至上攻脚面,渐见肢节坏死、自行脱落、久不收口。严重者可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活血解毒,常用顾步汤加减。疮面常规清洁换药。⑤气血俱虚。疮面久久不愈,耗伤气血,肉芽呈灰白色如镜面,脓液少而清稀,并出现全身消瘦而虚弱,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治宜调补气血,常用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疮面仍常规清创换药。脱疽的发生与发展,多与某些因素有关,因此预防很重要:①避免受寒湿,少吃膏粱厚味、辛辣煎炒之物,不吸烟等,可降低发病率;②注意休息、营养,生活规律、情绪安定;③注意保暖,穿着舒适宽大的鞋袜,避免患足摩擦及挤压,并保持局部卫生;④节制房事;⑤除患肢有疮口的病人外,可做运动锻炼,以加强气血流通,提高疗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3: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