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pi
脾(卷名:生物学)
spleen
  动物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胃的背面,胃与膈之间,呈内侧向内凹陷的扁椭圆形或条索状等。脾有过滤血液和产生免疫反应等重要功能。
  基本结构  脾为表面有被膜覆盖的实体性器官,被膜为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内有少量平滑肌。脾一侧有一凹陷,即脾门。血管、神经由此进出脾脏。被膜结缔组织从四周向脾内部伸入,形成许多条索状的小梁。小梁相互连接构成支架,支架之间为脾的实质部分。哺乳动物的脾,实质大部为紫红色,叫红髓。红髓中星散地分布着一些灰白色的点样结构,叫白髓。白髓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红髓由条索状的淋巴组织──脾索和通连成网的血窦──脾窦构成。动脉由脾门进入脾,循小梁分枝,后进入白髓,穿出白髓再分枝进入红髓,最后经过脾窦汇成脾静脉,经脾门离脾(见图)。脾动脉进入脾实质后,首先被淋巴组织包围,后者即白髓。这段血管叫中央动脉,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叫围动脉淋巴鞘。由网状细胞形成网状支架,支架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类同。当抗原刺激,引起脾细胞免疫反应时,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巨噬细胞数量也增加,围动脉淋巴鞘明显增厚。
  在围动脉淋巴鞘的弥散淋巴组织中还常见淋巴小结,其结构及形成和发育与淋巴结中淋巴小结类似,属非胸腺依赖区,主要为B淋巴细胞。当抗原刺激,引起脾体液免疫时,小结数量增加,小结出现生发中心,同时,红髓中浆细胞增多,血液中抗体含量增高。
  红髓分布于白髓周围从被膜下到小梁间广泛的区域。在与白髓交界区叫边缘区,从白髓来的放射状毛细血管终末端开口于此。边缘区有较多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为B淋巴细胞,常可见浆细胞,同时还有包括红细胞在内的各种血细胞成分。边缘区是血液中抗原物质入脾,启动免疫反应的主要场所,又是免疫致敏细胞进入白髓和脾索红髓的通道。因此,边缘区在脾脏免疫功能上至为重要。血液流经时,一些细胞成分可以穿越血管壁,进入脾索。血液进入脾脏,大部成分完全开放或穿越血管壁进入边缘区和脾索,在组织细胞间缓慢流动,最后,在脾索边缘穿越窦壁汇入脾窦,再次进入血管内的循环。在此过程,除血液中的抗原、异物引起脾脏免疫反应外,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等也被巨噬细胞吞噬、降解,使回流血液得到净化。
  脾窦位于脾索间,同样相互通连成网。脾窦形状、大小不规则,是多孔的血窦。窦壁由长条形的内皮细胞平行排列而成,内皮细胞间有小分支相互连接。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及环行围绕的网状纤维,使窦壁成多孔隙的栅样结构。脾窦孔隙大小可以调节,一是脾被膜及小梁中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使窦膜缩小与扩大,孔隙随之缩小或舒张。另一是窦的内皮细胞中有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成束的微丝,微丝的收缩与舒张能调节细胞间隙的大小。脾窦内皮细胞中还常见内吞小泡及溶酶体存在,表明有一定的吞噬能力,同时窦壁外侧的巨噬细胞还常将伪足从孔隙伸入窦腔之中。因此脾窦有净化血液的作用。血液汇入脾窦后经髓静脉进入小梁静脉,最后由脾静脉离开脾脏。
  血液循环特点  ①血液流经脾时,大部血液进入淋巴组织中。因此,脾被认为是位于血液循环通路上的淋巴器官;②血液在脾中大部进入组织中,可使脾储存大量血液,通过窦壁孔隙变化可以对脾组织中血液回流进行控制并改变脾窦窦腔的大小,使脾构成对体循环血流量及血细胞成分的调节作用;③脾的淋巴管甚少,仅起始于白髓的围动脉淋巴鞘中,随即进入小梁由脾门离开脾脏。
  功能  脾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器官。
  造血  脾是胚胎阶段重要的造血器官,胚后成为淋巴器官。但在成体脾中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动物体严重缺血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可以恢复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
  储血  脾是血液,尤其是血细胞的重要的储存库,将血细胞浓集于脾索、脾窦之中。当某些紧急状态(如急性大失血),脾会收缩将血细胞释放到循环血液之中。
  滤血  脾是血液有效的过滤器官。如前所述,血液中的细菌、异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及衰老的血细胞在流经脾脏时,被大量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免疫  血液中抗原在脾中可引起有力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边缘区是免疫反应启动的重要部位。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围动脉淋巴鞘明显的增大和免疫活性细胞输出的增多。体液免疫反应引起白髓淋巴小结和脾索中浆细胞的增多,同时在脾脏输出血液中抗体的浓度增加。与淋巴结比较,脾中B淋巴细胞的比例更大,还存在有许多抗体依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在特异抗体存在下可实现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脾还能产生对免疫反应有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总之,脾脏的免疫功能在机体的淋巴器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见淋巴细胞)
  各种动物脾的比较  脾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并表现了形态、结构的多样性。进化中,圆口纲七鳃鳗开始出现原始的脾结构,在小肠螺旋皱褶中有一纵行动脉,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似围动脉淋巴鞘),外周有许多的静脉窦(似红髓),具有原始脾的结构特点,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器官。软骨鱼中,脾已成为独立的淋巴器官,但红髓、白髓结构不象哺乳动物那样清晰,除了造血、储血和滤血功能外,还有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如白鲟在免疫后,脾中可见大量浆细胞。硬骨鱼脾中已能见到淋巴小结的结构。两栖动物脾的结构和功能与鱼的相似。两栖动物以下,脾脏主要为造血器官。爬行动物以上,脾的结构更加复杂,免疫逐渐成为脾的主要功能,造血功能表现在胚胎发育阶段。不同动物脾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如鸡脾为四面体形,兔脾呈长条索状,人脾为扁椭圆形。脾的内部结构,如被膜和小梁中平滑肌的多少,白髓和红髓的比例,白髓淋巴小结的多少,脾窦的发达程度及红髓中鞘毛细管的多少等,不同动物也表现了很大的差异。如猫、牛脾被膜及小梁中平滑肌较多,人及兔则很少,猫脾常含有大量淋巴小结,而鼠和兔则很少,脾窦在狗、兔及人均较发达,而猫与鼠则不发达,鞘毛细血管以猪最为明显,而鼠与兔则无。此外,在人类,约5~10%正常人有副脾,一般较脾小,多位于脾门附近,有时以细索条或小梁与脾脏相联。少数人副脾离脾较远,位于胰和肝之下,卵巢或阴囊附近,也叫外脾。有的人还有双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