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
释义 Lama Guyuan huashi didian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卷名:文物 博物馆)
Locality of Ramapithecus Fossils
  在中国云南禄丰县城北 9公里的石灰坝村,坐落于禄丰盆地北缘的庙山坡上。自1975年发现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组成联合发掘队进行了 9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该地点出土的腊玛古猿化石的丰富程度,远超过邻国巴基斯坦、印度以及肯尼亚、希腊、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发现的同类化石,是迄今所知产腊玛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方,为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地点。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已发现的古猿化石计有:颅骨5具,下颌骨10件,颌骨破片47件,上、下齿列29组和单个牙齿 650枚,肩胛骨和锁骨各1件,指骨2根等,其中颅骨化石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腊玛古猿的颅骨形态的显著特点是面部短而宽,颧弓向两侧张开;下颌骨已经缩短,吻部不像猿那样明显地突出;齿弓呈规则的拱形,张开角度较大;下颌第三前臼齿呈过渡形式的双尖型,上内侧门齿齿冠高而宽,外侧门齿的齿冠低而窄,下门齿、下犬齿的齿冠小而低,上、下臼齿的大小关系是第二臼齿大于第三臼齿和第一臼齿。腊玛古猿的种种形态特征表明,它具有森林古猿向人类过渡的性质,但它是否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学术界尚无一致的认识,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禄丰腊玛古猿地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除两种古猿外,已达95种之多,其中重要的如粗壮池猿、中国原齿兔猴、鼬鬣狗、剑齿虎、三趾马、大唇犀、巨爪兽、刺鼠、羚鼷鹿等,其中大多数是首次发现的新种,具有晚中新世,即距今 800万年左右动物群的性质。腊玛古猿在禄丰地区生活时期的气候,已由其前湿热的热带气候转变为干湿相间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腊玛古猿具有早期人类的某些形态特征,属于人猿超科。这些丰富材料的发现,在中国增添了由距今1500万年前的开远古猿演化到距今 170万年的元谋猿人之间的一个重大环节,对研究人类起源及与其他高等灵长类在演化上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祁国琴:《云南上新世哺乳动物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7(1),1979。
 吴汝康等:《禄丰古猿化石产地专号》,《人类学学报》5(1),1986。
 吴汝康等:《禄丰古猿》,《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北京,1989。
 张兴永等:《从开远腊玛古猿的形态特征再论滇中高原与人类起源》,《云南社会科学》(1),云南,198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