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邓演达
释义 Deng Yɑndɑ
邓演达(1895~1931)(卷名:政治学)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字择生。1895年3月1日生于广东惠阳。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以广东陆军小学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反清斗争。1920年,在孙中山领导下的粤军第一师任职。1922年,他团结全师官兵,同窃据第一师师长职位的军阀陈炯明进行斗争。1924年,他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1926年黄埔军校改组时又为改组筹委之一。他在黄埔军校先后担任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1926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侯补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6月,被任命为广东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和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一起,同中国共产党人密切合作,与国民党右派分子的分裂活动进行斗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他流亡欧洲。1930年回国,宣布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季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任总干事,进行反蒋斗争,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建立了第一个中间派。1931年8月在上海被蒋介石逮捕,同年11月29日在南京被杀害。其遗作被收集在《邓演达文集》中。
  邓演达的政治思想涉及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政权和革命前途等5个方面。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独立、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帝国主义从政治上、经济上控制了中国,不但压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妨碍了中国政治上的统一。由于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社会经济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产业工人的人数极少。在农村的经济领域中,自然经济占主要成分,商品经济所占比重很低,封建剥削是主要剥削方式,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居次要地位。他认为中国革命是反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压迫的工商业者,而工农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工农群众中,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他不承认工人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他认为革命胜利后应建立平民政权,形式是从中央到乡村都成立议行合一的革命委员会,或称国民议会。在各级政权中,工农须占百分之六十,并实行地方自治。他指出平民政权是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亦即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他说:“民生主义是非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的路途上去”(《党的根本问题》)。
  邓演达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对共产党曾有一些误解,在理论上也有一些错误,但他坚决反对蒋介石,成为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所坚持的中间路线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民主人士有一定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