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雕塑美学思想
释义 diaosu meixue sixiang
雕塑美学思想(卷名:哲学)
esthetics of sculpture
  美学中关于雕塑的美学特征、雕塑美的表现手法诸问题的研究门类。雕塑是一种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雕”是减,即除去不必要的部分,直到所雕形象离开粗糙的自然形态,呈现出艺术家所要求达到的完美为止;“塑”是增,即利用可塑性材料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完美的形象。“雕塑”是这两种造型过程的统称。最早的雕塑可能与偶像崇拜或巫术信仰有关,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雕” 可能比“塑” 更早,因为它的创作过程与燧石工具的打制相近似。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雕塑作品,主要题材是妇女和动物。
  雕塑的两种基本形式  浮雕和圆雕是雕塑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浮雕有浅浮雕、中浮雕、高浮雕之分。光线的作用在浮雕中尤为明显。一些著名的浮雕作品如希腊帕尔特浓庙中的浮雕,都是充分利用了侧光的层次效果(见彩图)。浮雕与绘画有本质的区别,浮雕很难象绘画那样去表现人像的正面,因为它的层次压缩非常有限,光影所造成的轮廓线本质上也不同于绘画中的线条。圆雕由于是立体的,因此它要求经得起从各个角度进行鉴赏。对它的要求比浮雕更高。在传统上浮雕较多用于建筑物的墙面装饰,圆雕则较多用于广场上的纪念碑,两者都与建筑有密切关系,构成城市总体面貌中的一个小而突出的部分。
 


  雕塑的美学特征  雕塑一开始和对“神”的信仰有关。雕塑艺术能以独特的静止表现“神”的强大和无所不在,静止有着动作的艺术,如舞蹈和原始哑剧所具有的魅力。西方雕塑在希腊时期达到一个高峰,马克思曾称它为范本。希腊雕塑不只是现实主义的,而且是理想主义的。“神”是理想化了的人的形体塑造,对希腊人来说,对这种神性的追求也就是对美的追求。他们把一切与雕塑有关的知识都用到了对神的形象的塑造上,尤其是数学方面的知识,英国美学家H.里德认为黄金分割律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基础,并认为雕塑的美和人的触觉有关。
  


  由于雕塑艺术的静态特征,即使是情节性雕塑也不可能去表现一个事件的连续过程,而只能选择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去表现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格。“环境”往往是不可见的,因此,雕塑所能表现的情节不宜过分复杂,除非它是一件人所共知的历史事件。
  雕塑主要表现人的形象,人体美是雕塑艺术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见彩图),包括希腊雕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著名雕塑作品都表现了人体的美,就象罗丹所说的那样:“裸体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在人体轮廓的壮丽的节奏中,能够看到神的智慧散布在整个自然界里的静穆和谐”。不仅许多西方雕塑歌颂了具有理性光辉的人体的美,中国古代的宗教雕塑也有一部分在“神”的名义下歌颂了人体的美,如天龙山石窟的唐代菩萨像、麦积山43号窟的宋代天王像等。
 


  由于圆雕的三维性,因此它在模仿人的形象方面容易做到肖似,也许正为了把雕塑从蜡像式的肖似拯救出来,古希腊、罗马和中国古代的雕塑都经历了从彩塑转变为单色的过程。从色彩的语言过渡到光的语言,这一转变可以看作是雕塑走向成熟的标志。雕塑的美主要表现为形象整体在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明暗层次效果。但当代的某些西方雕塑家刻意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接近,不仅恢复使用彩塑的手法、而且让作品穿上真人穿的衣服,甚至象G.西格尔那样,直接用活人来翻制雕塑;有的雕塑家,象D.汉森,不仅不想回避蜡像式的效果,而且就用蜡像来替代传统的雕塑。这些雕塑作品与传统的雕塑相距甚远,它们能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之所以长期以来保持鲜明的色彩风格,主要是由于庙堂内过于昏暗,需要借助于非常外在的鲜明色彩去突出“神”的形象。现代雕塑尽量避免敷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发挥雕塑媒介材料的物质特征有了充分的认识。大理石、花岗岩、青铜、木材等雕塑材料本身具有一种初级的质地的美,媒介材料在雕塑中和形象合二而一,它本身就是形象的载体,因此媒介材料的质地对雕塑形象的外观有直接的影响。同一件雕塑作品,用大理石雕成或用花岗岩雕成,其质感的不同甚至会影响人物性格的表现,前者柔,后者刚,这就是物质材料的特性在起作用。在一件作品中保持雕塑材料的统一也是很重要的。印象主义画家E.德加的《芭蕾舞女》1920年被翻铸成青铜雕塑,纱裙则由纱状物制成,至今塑像完整如初,纱裙已破烂不堪。此外,物质材料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结构,如石质材料易断裂,所以造形应尽量追求整体性,中国汉代霍去病墓前的动物石雕就是根据石材的天然形状而雕就的,所以保持了原石块与石雕作品浑然一体的特色(见彩图)。而青铜灌铸的雕塑由于其强度远胜于石质雕塑,所以形象的姿态便宜于大幅度伸展(见彩图) 。
  


  现代西方的雕塑   现代西方抽象风格的雕塑,其发展有一个较长的历史。A.罗丹虽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但他已开始表现出对新的雕塑形式感的追求。他曾说过他不是一个梦幻者,而是一个数学家。他的作品之所以好,就因为它是“几何形”的。有人认为罗丹的这一看法暗示了他之后向西方雕塑发展的趋向。罗丹对几何形式的强调,意味着艺术所要求的美不来自自然的赐予,而来自艺术家的创造。
  里德把现代西方雕塑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构成主义”,另一种是“有机物的样式”。他认为前者的美在于对体积的控制与数的构成,后者的美虽不抛弃体积,但这种体积是按照有机物或生物发展的途径表现出来的。在这方面,他认为H.摩尔的作品具有代表性。摩尔努力想使自己的作品体现原始的实体,去接近他所谓的“宇宙万物的开端”,他深信事物在其外形背后隐匿着某种精神本质,它是一种力或内在的质,这种质在实际事物的形态上只显露出一部分来,因此,艺术家的职责就是要剥去事物偶然的、多余的形式,以揭示精神在无利害关系形式中所包含的目的。摩尔是继罗丹之后一位杰出的西方雕塑大师,他留下了许多有名的写实风格的作品和抽象风格的作品。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相当一部分西方现代雕塑都走向了神秘主义。早在20世纪初,达达主义者M.杜尚曾用大量“现成物品”代替传统意义的雕塑,企图取消自柏拉图以来画家的床是木匠的床的模仿这一造型艺术的最基本的准则,抹杀艺术品与实用品之间、艺术领域和现实领域的区别。杜尚1923年的《被剥光了衣服的新娘子》是一幅将线和金属箔片夹在玻璃板里的作品,1926年因不小心被打破了,经杜尚本人修补后,这件作品才算“完成”。这里,传统的“完成”与“未完成”的界限也已经丧失。由于大量西方抽象主义雕塑已从有规则的变形发展到了无规则的变形,许多这样的“作品”都变成了难以理解的、甚至是丑陋的杂物的拼凑,以至使有的美学家发出了艺术已经死亡的感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4: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