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董作宾
释义 Dong Zuobin
董作宾(1895~1963)(卷名:语言 文字)

  中国甲骨学家、古史学家。字彦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清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1895年 3月20日)生。1923~1924年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当研究生。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员,后改任研究员,曾多次参加该所的殷墟发掘工作。1949年随所往台湾。此后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和台湾大学教授。1963年11月23日在台北逝世。主要著作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933,收入《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上册)、《殷历谱》(1945)、《西周年历谱》(1952,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3本下册)、《甲骨学五十年》( 1955, 后由严一萍改编为《 甲骨学六十年 》)、《中国年历总谱》(1959)等。台北艺文印书馆搜集董氏著作,编成《董作宾先生全集》,于1978年出版。
  董作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掘殷墟所得的大量甲骨文的主要整理者。他第一个发现殷墟甲骨卜辞中记“贞人”之名的现象(董氏把为商王等卜问的人称作贞人),并根据卜辞中所记的商王对先人的称呼、贞人之名以及卜辞字形、书体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的研究,以划分卜辞的时代,建立了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学说。殷墟甲骨文存在的时间前后200余年,董作宾划分为5期:武丁以前为第1期,祖庚、祖甲为第2期,廪辛、康丁为第3期,武乙、文丁为第4期,帝乙、帝辛为第5期。后来董氏又提出了分派的说法,作为分期学说的补充。他根据甲骨卜辞所反映的礼制,把祖庚以前诸王和武乙、文丁划入旧派,其他诸王划入新派。董氏的断代学说,对甲骨文研究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他的那些具体结论并非完全正确,后来的研究者已经提出了不少不同的意见。董氏还从“新派”的祭祀卜辞里整理出了商王按照严格规定的日程逐个祭祀先王先妣的“五种祀典”(后来的研究者或称为“周祭”)。这也是对甲骨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贡献。
  参考书目
 严一萍:《董作宾先生年谱初稿》,收入《董作宾先生全集》第12册,艺文印书馆,台北,197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