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解释性报道
释义 jieshixing bɑodɑo
解释性报道(卷名:新闻 出版)
interpretive reporting
  报道中运用背景材料分析和说明新闻事件的原由和意义。又称分析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始于美国,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在传统的纯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0年代初,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人们对接踵发生的一切感到愕然,不满足于了解发生了什么,而想知道事件发生的原因,因此对于事件有所解释的报道受到欢迎。到50年代,解释性报道已为美国报坛普遍运用。
  其迅速发展有多方面的因素,直接动力来自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间接动力包括“社会责任论”的流行,记者队伍的成长,报纸与广播、电视的激烈竞争,新闻性刊物的发展,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挑战等,但是决定的因素是国际局势的日趋复杂化和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动荡。
  解释性报道有4个特点:①在“why”(为什么)上做文章,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搞清来龙去脉。②着眼于阐释新闻事件的含义。③从“明天”的角度解释新闻事件,展望未来。④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一系列其他事件联系起来,揭示其倾向性。解释性报道在材料安排和写作上往往突出这 4个特点,而不象一般新闻报道那样以5个或6个新闻要素为核心。它篇幅较长,含有详尽的背景材料,常用边叙边议的表现手法和文学笔调。要求记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掌握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善于思索,作出令人信服的判断。解释性报道结构灵活,形式多样,无固定公式,常使用丰富多彩的特写导语。
  解释性报道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思考,缩短新闻事件与读者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由于记者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有关背景材料和从事采访,因而新闻时间性较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