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绿鳍马面鲀
释义 lüqi mamiantun
绿鳍马面鲀(卷名:农业)
Navodon septentrionalis
  硬骨鱼纲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革鲀科(Alu-teridae) 马面鲀属。因头部侧视似马的面部,故名。又名剥皮鱼、象皮鱼等。现已成为中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沿海。


  形态   体甚侧扁。吻长而尖突。眼上侧位。第 1背鳍棘长而坚硬,始于瞳孔上方。两腹鳍特化,合成一短棘,连于腰带末端,不能活动。体蓝灰色,第2背鳍、臀鳍、胸鳍和尾鳍绿色。
  生物学特性   为外海暖温性中层或近底层鱼类。主要栖息在水深50~20米的海区。喜集群,在越冬及产卵期间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白天起浮,夜间下沉;索饵期间昼夜垂直移动不显著。杂食性,主要摄食桡足类、端足类、介形类等浮游甲壳动物,兼食软体动物、鱼卵等。东海外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殖季节前后(2~3月及5月)摄食强度最大,产卵盛期(4月)摄食强度小;摄食时间主要在下午至上半夜。
  产卵期在浙江外海为4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在朝鲜南部及日本北海道等海区为5~6月左右。东海产卵场在浙江东南外海 100米等深线一带。产卵适温范围13~20℃,以14~17℃为最适温度;适宜盐度为33.5~34.4。卵沉粘性,径0.63毫米,具油球。怀卵量一般为6~10万粒。受精卵在17℃水温时经76~98小时孵出仔鱼。生长速度中等。渔获物平均体长180毫米左右,大的可达320毫米。最大年龄约为10龄。产卵群体主要为2~3龄,其中也有小至128毫米的1龄鱼。
  洄游移动范围较大。10月前后主要在济州岛一带海区活动,随后部分鱼群向五岛、对马渔场移动,另一部分则由北纬32°至27°沿80~100米等深线一带移动,并在上述二海区越冬。翌年3月主群移至浙江东南外海,4月在台北、闽东渔场产卵。 5月上旬后的鱼群洄游至东海北部及黄海索饵。此外,部分黄海鱼群5~6月在黄海中部及北部和朝鲜西部近海产卵,产卵后洄游至海洋岛渔场索饵。海洋岛与浙江舟山为两个集中的索饵场。
  生产   鱼群集中于底层时用底拖网捕捞,在中层时可用中层拖网捕捞,在中层密集成大群时可用围网捕捞。肉可供鲜食,市场上常剥皮后销售,营养价值甚高,蛋白质含量(17.7%)高于带鱼,约与大黄鱼、银鲳相等。以马面鲀为原料制成的鱼片、鱼糜制品和调味干制品独具风味。也可制成各种罐头制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