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缣帛文献
释义 jianbo wenxian
缣帛文献(卷名: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
silken document
  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的文献。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缣帛文献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与简牍以及其后的纸质文献并存了很长一段时期。缣帛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画图,这些都是简牍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其价昂贵,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经书写,不便更改,一般只用为定本,所以缣帛始终未能取代简牍作为记录知识的主要载体。古代文献中有关帛书的记载,也大都是与皇家、贵族藏书有关的。到晋代纸普遍使用后,缣帛虽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为某些文书(见缣帛档案)以及书法、 绘画的写绘材料。(见彩图)


  帛书的宽窄长短,多根据需要裁剪。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其高度基本上是缣帛的幅面宽度48厘米或其一半即24厘米,长度则“依书长短”而裁之。已发现的实物,有些是好几种著作写在一块帛上,例如《老子》甲本后、乙本前各附有其他4种著作。 这是因为帛贵而不忍裁下之故。帛书的存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整幅的帛折叠为若干幅的长方形;另一种是将半幅宽的帛卷在2~3厘米宽的木条上。
  已发现的缣帛文献主要有:
  书信  20世纪初,英籍考古学家A.斯坦因在敦煌发现两封东汉初年的缣帛信件以及一件载有零星文字的素帛。
  绘画  已发现的先秦和两汉时期的帛画,基本上属于旌幡一类 (在丧葬出殡时张举、入葬时盖在棺上的一种随葬品,有人称为“非衣”)。 1946年在湖南长沙东郊的一座战国楚墓出土了一件人物龙凤帛画,画上是一位侧身合掌的女子站立于新月形物上,左上方有一龙一凤。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战国中晚期的一座楚墓出土了一件人物御龙帛画, 画上一男子危冠长袍, 手执一剑,驾驭舟形的长龙,龙尾上部有鹤,龙下有鱼。一般认为该画是表示墓主灵魂在神话动物的引导下升天,属于铭旌的性质。70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和3号汉墓、山东临沂金雀山9 号汉墓都出土了这类帛画,它们自上而下分别表示天上、人间和地下,除了中间部分显示了墓主的日常生活外,其余两部分充满了神话,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马王堆3号墓还有一幅棺室悬挂的帛画, 西壁保存较好,尚能辨出一百多个人物、几百匹马、数十辆车的盛大场面,有人认为该画可能是墓主生前举行检阅仪式的车马仪仗,因之命名为“仪仗图”。上述帛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神话传说、汉代社会生活各方面以及研究中国绘画史等都是珍贵的资料。
  马王堆3 号墓还出土了一幅定名为《导引图》的彩绘帛画,绘有作各种运动姿态的44人,有的图像旁有墨书题记。这是一件时代最早的健身图谱,为研究“导引”疗法的源流提供了资料。
  地图  在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有两幅地图,即《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驻军图》,后者系用黑、红、田青三色绘制。它们有统一的图例,比例相当精确,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具有相当的科学测绘水平的地图。
  著作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的一座战国中晚期楚墓因盗掘出土了一件帛书,这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缣帛文献。这件帛书呈正方形,中部有两段一顺书、一倒书的墨书文字,四周彩绘12个怪异的神的图像,各附两三行神名题记,共900 余字。其内容各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战国时代数术性质的佚书。
    


  1973 年底在长沙马王堆3 号汉墓出土了28 种帛书,总字数约12万多字。其抄写年代,根据同墓出土的纪年木牍以及帛书字体、避讳、内容、用语等多方面的考证,年代最早的大约是在公元前3 世纪初,大部分抄于汉高祖至文帝初年,即公元前2 世纪。其中许多是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佚书;即使有传世的本子,二者之间也有很大差异。每种帛书都有其特殊价值。这批帛书中有的没有标题,帛书整理小组按其内容拟了书名(见彩图)。《战国纵横家书》27 章,其中16章是佚文,系对纵横家苏秦言行与活动的记录,它可订正《史记》有关苏秦事迹之误,补充了战国时期的史实。《老子》有两部,甲本与通行本一样分章,但有的地方与今本分章不同;乙本都不分章。甲乙两本与今本对照,文字有歧异,而与今本最大的不同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今本相反。这两部帛书是《老子》的现存最古的版本,使人知道了《老子》的原貌。帛书《周易》也与通行本有较大的不同。在《老子》一书的前后均有佚书,特别是《老子》乙本前的《经法》、《十六经》、《称》、《道原》4 种书,根据其内容和抄写时代,考古学家唐兰认为就是《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黄帝四经》。黄老之学在战国中期已开始流行,但两千多年来黄学没有一部书流传下来,这批书的重现,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


  该墓还出土了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是中国最古老的医学理论和医方著作。《五星占》用表列出从秦王政元年至汉文帝三年(公元前246~前177)70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的位置,并描述了它们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观测数据相当精确,是现存最早的天文学专著。《天文气象杂占》则是世界上现存关于彗星形态的最早著作。
  参考书目
 商承祚:战国楚帛书述略,《文物》1964年9期。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