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齐思和 |
释义 | Qi Sihe 齐思和(1907~1980)(卷名:外国历史) ![]() 齐思和学术精湛,方面广博。早年研究中国古代史,40年代末,将研究范围延伸到中国近代史。先后发表《战国制度考》(《燕京学报》1938年第24期)、《魏源与晚清学风》(《燕京学报》1950年第39期)等论文。50年代起,他的研究方向转到世界史方面,为创建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而努力。在世界史教材建设、资料选辑和工具书编纂等方面都作出贡献。他编写的《世界中世纪史讲义》(1957)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这一学科的第一部教材,书中兼采苏、美、英著作的长处,并具有自己的特点。主编中国第一部多卷本《世界通史》(1962)上古部分,悉心擘划、尽力写出中国特色。此外,他还选译了《中世纪初期的西欧》、《中世纪晚期的西欧》等资料,与翦伯赞等合编《中外历史年表》(1958)。他撰写了《英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过程》(《历史研究》1964年第1期)等论文,为史学界留下了珍贵遗产。他注重比较研究的方法,主张“将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中国史与外国史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发现特点,找出联系”。认为“研究世界史应当注意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间的相互联系”。《孟子井田说辨》(《燕京学报》1948年第35期)和《中国和拜占廷帝国的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齐思和在北平沦陷时期,拒绝日伪之聘,大节凛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谢绝国外大学重金礼聘,愿将所学报效祖国。1949年建国后,他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直到病重仍念念不忘教学工作,是一位深受尊敬的爱国知识分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