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樵
释义 Zheng Qiao
郑樵(1103~1162)(卷名:生物学)
  南宋史学家、博物学家。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生于北宋崇宁三年,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他不应科举,居夹漈山(即东山,在福建莆田西北),30余年刻苦学习,博通经旨、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方书。他提倡实学,注重实践,富于科学精神。
  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研究动植物学的科学方法:①重视动植物的“释名”和“识名”。他说“名之难明者,谓五方之名既已不同,而古今之言亦有差别……是以尤详其名”。因此,要着重“深究鸟兽草木之名”,“得鸟兽草木之真”,以实物为准,把动植物的地方名和古今不同的名称统一起来,做到“名”要符“实”。②主张深入实地观察和采访。郑樵“常与夜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都要“明其品汇”,“皆欲究其情性”,“通鸟兽之性状,察草木之精神”,并究其“可茹”、“不可食”等,以了解动植物的名称、形态、习性和用途等知识。③主张书本理论与田野实践相结合。他“常与田夫野老往来”,深知“农圃之人识田野之物”,向他们学习、调查,以求“得鸟兽草木之真”。④明确图谱对动植物研究的重要作用。他说:“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舍易求难,成功者少”。他着重说明:“语言之理易推,名物之状难识”。“别名物者,不可以不识虫鱼草木”,要识虫鱼草木,必须借助于图以形象地反映动植物的形态特征。从而强调“虫鱼之形,草木之状,非图无以别”。主张把“图”作为治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应用于动植物学的研究。⑤重视前人经验,但不盲从。他说:“虽本前人之典,亦非诸史之文”。“夫学术造诣,本手心识……自有所得,不用旧史之文”。说明他反对因循守旧,勇于创新的精神。由上可见郑樵研究动植物学的方法已接近于现代研究动植物的科学方法。
  郑樵的著述达80余种,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六经奥论》和《通志》等。《通志》为郑樵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郑樵平生著述择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