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词源学
释义 ciyuɑnxue
词源学(卷名:语言 文字)
etymology
  研究词的形式和意义的来源的学科。例如汉语“佛”和“佛陀”源出梵语buddha(觉悟),“木乃伊”源出阿拉伯语mūmiyā(蜜人)。例如,现代 英语cat(猫),在古英语是catt(e),在古高地德语是kazza,在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是 kttr,其来源可能是晚期拉丁语cattus,catta ,或借自某种非印欧语。
  并不是每一个词的来源都能弄清的。例如现代英语dog (狗),在古英语是docga,在中古荷兰语是dogge,但来源不明。
  古代关于词源的议论  词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古代哲学家早已谈论过。中国古代学者往往用音近义通的方法解释词源,这种方法,训诂学家叫作“声训”。汉代刘熙的《释名》是声训的专著,但是往往牵强附会,例如他解释干支,说:“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纽也。……寅,演也,演生物也。卯,冒也,载冒土而出也。”(《释天》)
  在欧洲,古代希腊哲学家也讨论过词是怎样产生的。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约前480)认为事物与它的名称有自然的联系,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则认为事物的名称是约定俗成的。
  科学的词源研究  按现代语言学的要求,研究一个词的词源,必须查明它的旁系亲属语言中这个词的词义和词形是什么,据此构拟出它最古的形式和意义。这在古代是不可能的。在现代也只对部分语言才能进行。词源学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部分,但是在18世纪以前,欧洲人相信基督教《圣经》,误以为希伯来语是欧洲一切语言的始祖。因此不可能找出近代欧洲诸语言的真正起源,更不能认识现代欧洲诸语言的词的真正来源。
  根据可靠的资料考察词源,在中国早已有人做过。例如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100)根据下述汉字的偏旁“糹”等资料推论,古汉语中有许多颜色词原来是专指布匹颜色的,如:“绀,帛深青扬赤色。”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根据《文选注》,指出“深青”二字后应有“而”字,他还指出这儿的扬字应为“阳”字。“缁,帛黑色也。”“绿,帛青黄色也。”“红,帛赤白色。”“紫,帛青赤也。”但是那时许慎不可能有亲属语言的概念,当然不可能追溯出这些词更古老的起源。1786年英国W.琼斯发现,梵语和英语等欧洲语言有某些共同的地方。18世纪初丹麦语言学家R.K.拉斯克和德国语言学家F.博普最早指出,现代英语、法语、德语、丹麦语、冰岛语、俄语、意大利语和古代拉丁语、希腊语乃至更古的梵语都同出一源。从此以后,欧洲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便勃然而兴。他们根据近代和古代印欧系语言的知识,构拟原始印欧语的语音。例如表达数字“十”这个意义的词,在梵语是da┎a,在拉丁语是decem,在德语是zehn,在英语是ten,这些学者根据这些词和印欧语中的其他语言表示“十”的词构拟出原始印欧语词*dekm。 这里的星号表示后面的形式只是一种假设,并不是确凿可靠的。
  对词源的错误解释:流俗词源  从不熟悉的词联想起一些语音相近的熟悉的词,误以为后者是前者的词源,例如以为 Welsh rarebit(涂在面包上的溶化干酪)原是Welsh rabbit(威尔斯兔),以为 asparagus(天门冬属)原是 sparrow grass(麻雀草)。这种错误的猜想,称为流俗词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