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魔芋 |
释义 | moyu 魔芋(卷名:农业) giant arum 天南星科 (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多年生草本。古名蒟蒻。以地下球茎供食用。原产东半球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风林地区。在印度热带森林中有野生原始种,可能起源于印度。远古时代传入锡兰岛和印度支那,进而传到中国进行栽培,后又传入日本。《倭名类聚抄》曾记载四川人视魔芋为珍品。魔芋分布很广。喜马拉雅山以东各亚洲国家,南起赤道线上雨林气候区的印度尼西亚,北止中国北纬36°的宁夏、陕西季风气候影响区都有分布。中国西南、华南、台湾等地栽培较多,欧美至今未见栽培食用。 形态和类型 魔芋球茎扁球形,商品魔芋一般横径约10~14厘米,大者23~27厘米,含有毒生物碱,不能生食。经煮后,则无毒。球茎侧芽可长成子球茎,上中部可长出根状茎,其顶端或中部发出新球茎,大如指头。母球茎、子球茎和根状茎均可作繁殖器官。新植株形成后,基部形成新球茎;老球茎和根状茎则因其中的养料逐渐为新球茎所消耗而萎缩腐烂。若多年不收,新旧球茎每年均如此更替。每株一年一般只长出大型叶1片,高度和幅度均可超过1米,叶柄光滑,淡红至黄绿色,有的具绿褐斑块。叶片深绿色,二歧分裂。从球茎的节上发出肉质不定根,上具纤维状侧根及根毛,为吸收器官。花为肉穗花序能结浆果及“种子”。 2年生以上植株可能开花,但一般一棵植株当年若开花,则不长叶;长叶,则不开花,即所谓“花、叶不见面”。 中国所产魔芋能食用者有:①花魔芋 (A.rivieri),为食用魔芋中栽培较广的一种,在中国汉中平原、四川及华南各省普遍栽培;②东川魔芋(A.mairei),产于云南东北部;③疏毛魔芋(A.sinensis),为中国特有,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大部分地区;④疣柄魔芋 (A.virosus),产于广东、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拨 750米以下热带地方。此外,在四川西部的白魔芋,其肉色洁白,品质优良。 栽培 魔芋喜温暖湿润,在年平均温度14~20℃、无霜期 240天以上的地区均能种植。球茎15℃以上开始萌芽,18~20℃地上部生长旺盛,22~25℃最适于球茎膨大。适宜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耐荫,多种在房前屋后、疏林下、林缘或溪旁沟口的平缓坡地。产区大面积栽培时多与玉米间作。以母球茎或子球茎繁殖,3月播种,10月可采收。 用途 魔芋含葡甘聚糖,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其淀粉膨胀力达80~100倍,可加工成“魔芋豆腐”。此外,还可用作微生物的培养基,浆纱、造纸用的粘合剂,以及瓷器的涂料等。鲜球茎中所含有毒生物碱,医药上外用,有解毒消肿功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