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鸟和昆虫的飞行 |
释义 | niao he kunchong de feixing 鸟和昆虫的飞行(卷名:力学) flight of birds and insects 鸟和昆虫的飞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机制,但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可归纳为两种主要类型:翱翔和扑翼飞行。两种类型飞行的机理迥然不同。研究这些机理,对航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翱翔 一种较简单的飞行方式,与气流条件密切相关。大型鸟类善于用这种方式飞行。鸟展翅翱翔时,翅膀基本不动,其作用像固定的机翼,在相对气流作用下产生举力,克服自身重量。鸟依靠飞行路径的下倾,利用自身重量在前进方向上的分力来克服所受的阻力。从能量角度看,翱翔所耗能量,源于鸟具有的势能,即靠损失势能来获得飞行速度。所以,翱翔必须有适当的气流条件,在静止空气中,鸟不能持续翱翔。在上升气流中,鸟的翱翔有如滑翔机在上升气流中的滑翔一样,即利用上升气流对翅膀的作用获得抬起运动,下滑所掉高度,为抬起运动所补偿。这样鸟的飞行高度就不会下降,或者很少下降,甚至升高。滑翔速度可通过调整鸟翼的展弦比和姿势、变更飞行路径的下倾角等进行调节。有些鸟也能在速度随高度增大的水平气流中翱翔。图1说明一只翱翔的鸟在这种气流中的飞翔路径。从图上可以看出,鸟通过高速迎风滑翔和利用风速随高度增大的条件,由A点开始争得上扬高度,到达C点后,掉头顺风下滑争得速度,随后于H点掉头在低空作几乎水平的滑翔,利用这段滑翔,争回上扬过程中后退的路程,到达J点,从而逆风前进。 ![]() 扑翼飞行 鸟和昆虫靠自身体力和特殊生理构造实现的一种较复杂的动力飞行。所需空气动力主要来自往复扑动的翅膀与周围空气间的相互作用。从能量角度看,这种飞行是靠消耗鸟或昆虫自身的能量维持的。 扑翼飞行时鸟翅膀的动作因鸟的种类和飞翔状态的不同而异。通常一个扑动周期可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翅膀的形状和姿势不断改变,以获得最佳举力和推进力(图2)。 ![]() ![]() 参考书目 L.普朗特等著,郭永怀、陆士嘉译:《流体力学概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L.Prandtl,et al.,Führer Durch die Str-mungslehre,Friedr.Vieweg und Sohn,Braunschweig,1969.) L.莱顿著,赵冠美译:《生物系统的流体动性》,科学出版社,北京,1980。(L.Leyton,Fluid Behaviour in Biological Systems,Oxford Univ.Press, London,1975.) J.W.S. Pringle, Insect Flight,Cambridge Univ.Press,London,195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