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侵犯
释义 qinfɑn
侵犯(卷名:社会学)
aggression
  故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又称攻击。主要特点是:①外显性。表现在外的行为,而不是隐藏于内的心理状态。②有意识性。动机一定是敌意的。交通事故、手术失败、父母体罚等一般均不属于侵犯。③中伤性。即伤害他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如恶意诽谤、使人当众出丑等。
  侵犯包括侵犯者、被侵犯者和侵犯内容3种成分。一些学者把侵犯内容主要分为身体—语言侵犯、积极—消极侵犯、直接—间接侵犯 3个维度。侵犯的类型主要有:①身体—积极—直接型,如殴打;②身体—积极—间接型,如指使别人去打人;③身体—消极—直接型,如静坐示威;④身体—消极—间接型,如拒绝应该做的事;⑤语言—积极—直接型,如骂人;⑥语言—积极—间接型,如造谣;⑦语言—消极—直接型,如不回答他人的话;⑧语言—消极—间接型,如当他人受到不应有的非难时,不愿为他人辩护。
  关于侵犯的产生原因,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和人的遗传及生理因素有关,如男性激素分泌过多等;有的认为人体内存在两大基本驱力,即创造驱力和毁灭驱力,侵犯是毁灭驱力的一种表现;有的认为侵犯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如果对侵犯行为予以奖励,或者惩罚不执行侵犯命令等,均可影响侵犯是否发生以及侵犯行为的频度;有的认为侵犯和动机有关,如挫折感、群体压力感等均可导致侵犯。在有些场合侵犯是正当行为,如发现有人要伤害他人的生命而对其进行适当的侵犯。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称之为亲社会的侵犯。在许多场合侵犯是不正当的行为,常常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预防产生不正当侵犯发生的办法有:①内部预防。如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水平;净化感情,当挫折后,用“宣泄法”、“空想侵犯法”等手段使侵犯动机消除。②外部预防。如加强法制教育,严惩触犯法律的侵犯者;树立反侵犯、不侵犯的榜样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