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土规划
释义 guotu guihuɑ
国土规划(卷名:经济学)
  对全国(或地区)国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综合战略方案。为确定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并对生产力、人口、城镇和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布局的中长期指导性计划。它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历史发展  早在公元7世纪,中国就制订了唐长安城的总体建设规划。20世纪初叶,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出过关于中国国土规划的设想。在西方,德国于1883年和1907年制订了以柏林和慕尼黑为代表的大城市区域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都先后制订出综合性国土规划,如日本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苏联的区域规划、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土建设总规划等。中国继1982年开始的京津唐区域规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区域国土规划之后,1985年又开始制订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
  主要内容  国土规划包括:①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通过对国土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现状和其他社会条件的分析研究,确定全国的生产建设布局、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②制订重要资源的开发方案。根据规划地区的资源特点,结合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条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本地区重要资源的开发规模和步骤及其生产发展的方向和步骤等。③安排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工业技术的高度发展,能源、水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已不是一个城市或一个行业所能解决的,必须在一个较大区域甚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如电力建设方面需要建电网,很难靠一个行业或一个城市独自去解决,水源问题也是如此。至于交通、电讯等基础设施,是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间物资交流和信息联系的网络,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与安排。④确定全国城镇的布局、规模和性质。在对大、中城市和城镇的生产、人口、交通、通讯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和周围地区的资源特点,确定全国(或地区)大、中城市和主要城镇的性质、方向、规模和布局。⑤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综合治理工业废水、废渣、废气对水源地、城市居民点、风景区和整个环境的污染;保护有科研价值的自然环境、珍稀动植物和文物古迹;减轻或消除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等,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⑥提出国土开发整治政策和措施。
  主要原则  ①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使规划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②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要求,以使经济发展与周围环境条件相适应,求得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③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根据规划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技术、社会等条件,及其在全国以至全世界所处的地理位置,经过综合分析论证和多种方案的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生产布局方案,以达到最充分地发挥规划区的优势。④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做好规划区综合平衡工作,正确处理部门与部门、区内与区外、产业与资源、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
  编制程序与方法  编制程序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规划的前期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和分析研究规划地区的资源、经济、文化以及其他有关的基础资料。②制订规划纲要。③编制总体规划。④编制近期规划。规划内容比较简单的,也可以合并为三个阶段或两个阶段进行。
  在工作方法上,对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是进行国土规划工作的重要前提。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基础资料是国土规划工作的客观依据,其原始资料是通过考察取得的。编制国土规划,一般都采用综合考察的方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取得比较完整可靠的资料。国土规划工作常需利用图上作业法,地图不仅是一种把国土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内容科学地反映在图面上的形象资料,而且是国土规划图上作业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勘探测量、地图编绘以及全部规划工作的资料数据处理等工作,应用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显著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中国,规划方案是在充分掌握和消化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地域分工理论并吸收区位论、比较成本学说等有关经济理论,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编制的。国土规划是综合规划,要兼顾各地方、各部门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着眼于全局的最佳效果。因此国土规划强调综合考察、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利用最优分析方法选择规划方案。
  国土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所以国土规划工作中也要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规划工作中遇到的预测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为经验类推法,是按若干专家根据经验和发展趋势的直观推断整理出答案;另一种为模型分析法,是通过根据预测对象的现状和运动规律建立的数学模型或电子计算机模型求出答案。经验类推法的答案虽不够精确,却很少出现较大偏差;而模型分析法在目前的可靠性虽不够理想,但方法比较科学,取得更为准确的答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这两种方法往往同时使用,取其所长互为补充。
  规划的划分  国土规划按其任务与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综合国土规划和专题国土规划。前者是对规划地区全面地进行国土整治的整体规划,如京津唐地区规划、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国土规划等。后者是以完成某一项国土开发利用或治理保护为中心内容的规划,如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和沙漠化治理规划等。
  在中国,综合国土规划的层次,按规划区范围大小,分为全国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县市的四级。综合国土规划的地区范围划分的主要依据是:①经济联系密切。即规划区内城乡之间在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方面有较密切的联系,例如京津唐规划区。②相对独立的自然单元。根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和矿藏等自然要素组成相对独立的自然单元,如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闽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③适当照顾现行行政区界线,其最小范围尽量保持县界的完整。
  专题国土规划,也应根据规划区的范围大小与具体情况予以分级,如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就可以按黄河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相对独立的自然单元来划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