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戟柄。《方言》第九:“三刃枝,南楚、宛、郢谓之匽戟;其柄,自关而西谓之柲,或谓之殳。”
❸姓。《书·舜典》有舜臣殳斨。
出处:语词卷 • S • shū • 殳
词条 | 殳 |
释义 | 殳 殳(shū) ❶亦作“杸”。古代撞击用的兵器。竹或木制,长一丈二尺,头上不用金属为刃,八棱而尖。《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❷戟柄。《方言》第九:“三刃枝,南楚、宛、郢谓之匽戟;其柄,自关而西谓之柲,或谓之殳。” ❸姓。《书·舜典》有舜臣殳斨。 出处:语词卷 • S • shū • 殳 殳 亦称“杸”。古代兵器。具锋刃、有长柲的兵器,殳头为矛形,刃下端作八棱形或刺球状。考古发掘出土的随州曾侯乙墓自名为“殳”的矛形器,即为具锋刃的殳,用于刺杀和砍杀。 ![]()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青铜器 • 器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