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事件
词条 | 南北议和 |
释义 | 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诱胁革命政府同袁世凯妥协。12月初革命军与清军首先在汉口停战,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提出废除清朝政府、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结果袁世凯一面迫使清帝退位,一面篡夺革命政权,继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事件 南北议和 1917年北洋军阀解散国会,驱走总统黎元洪。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反对北洋政府。次年孙中山因桂系军阀的把持而去职,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割据的政权。1919年2月北洋政府徐世昌派朱启钤,南方军政府岑春煊派唐绍仪在上海开会议和。因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未达成协议。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事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