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X • xī • 西
词条 | 西王母 |
释义 | 西王母 西王母(xī wánɡ mǔ) 亦称金母、王母娘娘、王母或西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在《山海经》里,她是一个豹尾虎齿而善啸的怪物。在《穆天子传》里,则是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到《汉武内传》里,却成为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并把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神异记》更为她编造了一个配偶东王公,一年一相会的神话故事。《太平广记》说东王公和西王母分管男仙、女仙的名籍。在后代小说、戏曲里,又称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都来为她上寿。旧时民间因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出处:语词卷 • X • xī • 西 西王母 亦称“金母”、“王母娘娘”、“王母”或“西姥”。道教神灵。原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昆仑山女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太平广记》说东王公和西王母分管男仙、女仙的名籍。在后代小说、戏曲里,又称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都来为她上寿。旧时民间因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神灵、神仙 西王母 古代中原用以指称某一极西地区之名号。《尔雅·释地》将西王母与觚竹、北户、日下三地并称为“四荒”;《穆天子传》卷四置之于群玉山以西;《淮南子·墬形训》谓在西方流沙之濒。近人对其地多有考证者,但众说纷纭,近则置于今青海、新疆境内,远则置于东欧、西亚或阿拉伯半岛。似以今中亚咸海和里海地区一说更为近是。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古代中西交通 • 秦代及以前 西王母 上古神话中的昆仑山女神。《山海经·西山经》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住在昆仑山(或称玉山)的洞穴里,有三只青鸟为她取食。《穆天子传》说周穆王西游,西王母在瑶池上宴请穆王。他们互赠礼物,交替诵歌,非常快乐。在《汉武帝内传》里,为一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并把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多有西王母的形象,是个美丽的女神,其配偶为东王公。有一只大鸟,面向南张开翅膀,左边盖着东王公,右边盖着西王母。西王母每年一次,通过大鸟的翅膀和东王公相会。他们二人后都成为道教的神仙。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神 话 西王母 亦称“金母”、“王母娘娘”、“王母”或“西姥”。神话中的女神。《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传说有三只青鸟,每天为她取食,又有三足乌,专为她做杂事。《穆天子传》载“天子宾于西王母……西王母为天子谣”,则是一位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中,又演化为年三十许,容颜绝世的美丽仙子。《太平广记》说东王公和西王母分管男仙、女仙的名籍。在后代小说、戏曲里,又称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都来为她上寿。旧时民间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之象征。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文学故事人物与神话传说人物 西王母 亦称“金母”、“王母娘娘”、“王母”或“西姥”。神话中的女神。《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传说有三只青鸟,每天为她取食,又有三足乌,专为她做杂事。《穆天子传》载“天子宾于西王母……西王母为天子谣”,则是一位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中,又演化为年三十许,容颜绝世的美丽仙子。《太平广记》说东王公和西王母分管男仙、女仙的名籍。在后代小说、戏曲里,又称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都来为她上寿。旧时民间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之象征。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民间文学 • 神 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