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王艮 |
释义 | 王艮 王艮(1483—1541) 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立者。初名银,王守仁为其更名,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东南安丰镇)人。出身盐户,壮年才读《大学》、《论语》等书。后拜王守仁为师,但又“时时不满师说”。先后执教阳明、复初、安定、新泉等书院,晚年返乡以讲学终生。门徒中有樵夫、陶匠、农民等。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主张从日常生活中贯彻传统伦理道德。认为“格物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格如格式之格,即絜矩。吾身是“本”,是个“矩”;家国天下是“末”,是个“方”。矩正则方正,强调身为家国天下的根本,以“安身立本”作为传统伦理道德的出发点。后因有“淮南格物说”之称。重视教育,认为“人之天分不同,论学则不必论天分”,“愚夫愚妇皆知所以为学”(《语录》)。生平不好著书,语录、文字门人编为《王心斋先生遗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王艮(?—1402) 明江西吉水人,字敬止。建文进士。廷试第一,以貌丑屈为第二,授修撰。预修《太祖实录》及《类要》、《时政记》等。一时大著作皆综理之。又数上书论时务。燕师攻入南京前夜,服毒而死。著有《翰林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明 王艮(1483—1541) 明哲学家。泰州学派的创立者。初名银,王守仁为其更名,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属江苏东台)人。出身盐丁,壮年才读《大学》《论语》等书。后拜王守仁为师,但又“时时不满师说”。以讲学终生。门徒中有樵夫、陶匠、农民等。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主张从日常生活中贯彻封建伦理道德。认为“格物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格如格式之格,即絜矩。吾身是“本”,是个“矩”;家国天下是“末”,是个“方”。矩正则方正,强调身为家国天下的根本,以“安身立本”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后因有“淮南格物说”之称。重视教育,认为“论学则不必论天分”。著作有《王心斋先生遗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