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工业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词条 | 认知-评价理论 |
释义 | 认知-评价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valuation theory) 激励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对内部激励的行为进行外部奖赏,会降低个体的总体动机水平。如果是个体感兴趣的任务,但此时用外部激励因素代替内部激励因素,则会降低个体对任务本身的兴趣,从而失去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最终内部激励的作用降低。该理论尚存在争论。 出处:心理卷 • 工业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assessment theory) 情绪理论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R.S.拉扎勒斯提出。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学派、理论、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