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历史唯物主义
词条 |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
释义 |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亦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以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为内容的、决定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客观规律。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其基本内容为:(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在其中运动的社会形式,一定的生产力总是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依赖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才能建立;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迟早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便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落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一种生产关系在产生和确立后的一段时间内,与生产力状况是基本适合的,会促进生产力较为迅速的发展。在这期间生产关系也有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因素,但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由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产生并确立,又出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在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这一矛盾运动的每一次循环,把人类社会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在阶级社会中,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种矛盾不能在旧社会本身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根本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在它们又相适应又相矛盾中,一般说来适合的一面是基本的,因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于不适合的方面,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通过改革,自觉地使矛盾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历史唯物主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