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印度教 • 经籍、书文
词条 | 吠陀 |
释义 | 吠陀 吠陀 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印度最古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的总称。约成书于公元前2000—前1000年。最古的吠陀本集共4部:《梨俱吠陀》(颂诗)、《娑摩吠陀》(歌曲)、《耶柔吠陀》(祭祀仪式)、《阿闼婆吠陀》(巫术咒语),其中《梨俱吠陀》收诗1028首,《阿闼婆吠陀》收诗731首。 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经典。 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印度教 • 经籍、书文 吠陀 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的总称。约成书于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最古的《吠陀本集》共四部:《梨俱吠陀》(颂诗)、《娑摩吠陀》(歌曲)、《耶柔吠陀》(祭祀仪式)和《阿闼婆吠陀》(巫术咒语),而古代印度法被称为dharma(达摩),从现有的典籍来看,最早就出现在《梨俱吠陀》之中,意指“支持”、“秩序”、“神旨”、“法律”、“规章”、“风习”等。其中《梨俱吠陀》收诗1028首,《阿闼婆吠陀》收诗731首。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古代与中世纪法 吠陀 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总集,内容包括宗教、哲学及文学等。狭义的“吠陀”指四部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广义的“吠陀”除四部吠陀本集外,还包括阐述四部吠陀的各种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文献。四部吠陀约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至前6世纪。《梨俱吠陀》共收颂诗1028首,是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娑摩吠陀》是一部歌曲集;《夜柔吠陀》分《白夜柔吠陀》和《黑夜柔吠陀》,前者主要是祷词,后者是有关于祭祀仪式的讨论;《阿闼婆吠陀》是一部巫术咒语诗歌集,共收731首诗。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印 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