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明制,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其后使用渐广,凡公开的私人启事亦称揭帖,其不具名而有揭发性质者称“匿名揭帖”。
出处:语词卷 • J • jiē • 揭
词条 | 揭帖 |
释义 | 揭帖 揭帖(jiē tiē) ❶亦作“揭贴”。张贴。《通雅·器用》:“宋元丰中诏中书例写一本纳执政,分令诸房揭帖。” ❷明制,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其后使用渐广,凡公开的私人启事亦称揭帖,其不具名而有揭发性质者称“匿名揭帖”。 出处:语词卷 • J • jiē • 揭 揭帖 亦作“揭贴”。初特指中国历代朝廷奏议的一种模式。历朝对其使用方式及范围并不相同,但有具机密性则历代一致,尤以揭发功能为多。形式较多,可具名亦可匿名。元代公布财政收支状况的文书亦称“揭帖”;明末公开的私人启示也称“揭帖”。与之相对应,这一形式早已被民间教门所用,借以串联信众,发动起事。内容多为谶言、隐语、流言和檄文等。较早如汉末的“黄天当立,岁在甲子”,隋唐时期的“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宋元时期的“明王出世”、“牛八当立”等,皆属揭帖范畴。“鸦片战争”后,揭帖大量出现在反洋教运动的造反口号中,至清末义和团运动臻于极点。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民间宗教 • 名词、术语 揭帖 文书名。元代官方所用文书。明代始为正式进呈文书之一,属上行文。一度为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其后使用渐广,凡公开的私人启事亦称“揭帖”,其不具名而有揭发性质者称为“匿名揭帖”。清代沿称而用途不同,为通本副本。凡各省题本均先投送通政使司,附揭帖三份,一存本司,一送关系部院,一送六科,以备查考。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