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G • ɡuò • 过
词条 | 过失 |
释义 | 过失 过失(ɡuò shī) 过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宥其罪戾,赦其过失。”《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郑玄注:“过失若举刃欲斫伐而轶中人者。”宥,宽恕。 出处:语词卷 • G • ɡuò • 过 过失 “故意”的对称。法律上确定行为人行为性质和追究责任的主观依据之一。过错的一种。民事责任上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应当预见、且能预见而未预见的心理欠缺。根据法律对行为人的注意程度要求的不同,过失又分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前者指行为人没有违反法律对一般人的注意程度的要求,但没有达到法律对具有特定身份人的较高注意程度的要求;后者指行为人连法律对一般人的注意程度的要求都没有达到。一般而言,过失程度的区分,并不影响民事责任的成立,但在法律特别规定的如混合过错、共同过错等场合,过失的程度对于承担责任的大小就有重要的意义。 出处:法学卷 • 民法学 • 民事责任 过失 “故意”的对称。法律上确定行为人行为性质和追究责任的主观依据之一。刑法上作为一种犯罪心理状态,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虽已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前者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出处:法学卷 • 刑法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