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档案 • 中国文书与档案史 • 程式与制度
词条 | 封驳 |
释义 | 封驳 封驳 古代文书处理制度。指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有违误的章奏。此制汉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至唐始为门下省给事中之主要职务,至明代转为内阁和六科给事中,清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旧制遂废。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档案 • 中国文书与档案史 • 程式与制度 封驳 皇帝诏敕不当被大臣举驳封还。汉代已有此例,但无定制。唐代制度,奏驳正之目,为门下省给事中之主要职务。宋代规定,皇帝制敕行下之前,设官检查舛误及有所不便者,许以封还、驳正之权。明代则以六科给事中主之。清制,内阁票签批本错误及部院督抚本内事理未妥,均准予驳正。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封驳 大臣认为诏敕不当,封还或加以驳正称封驳。隋唐前无专职掌管,但大臣也有多次封还诏书。唐规定,凡诏敕须经门下省,如认为有失宜的可以封还;对有错误的由给事中驳正。五代不行封驳制,宋复旧。明虽罢行下省,仍保留六科给事中,可驳还诏书不当者。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