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指辞章修养。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❸官名。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宋以后废此称。又隋唐以后,太子及诸王下亦置文学。明清废。
❹以语言文字为记述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如:文学家;文学遗产。
出处:语词卷 • W • wén • 文
词条 | 文学 |
释义 | 文学 文学(wén xué) ❶孔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昺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❷指辞章修养。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❸官名。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宋以后废此称。又隋唐以后,太子及诸王下亦置文学。明清废。 ❹以语言文字为记述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如:文学家;文学遗产。 出处:语词卷 • W • wén • 文 文学 古代官名。汉代州郡和王国学校学官的总称,掌学校管理与教学。通常有文学官、文学博士、文学掾史、文学祭酒、文学师等名目。属于西汉元帝时在郡国所置“五经百石卒史”之类,品秩较低。掌教学校,亦为地方长官学术、教化顾问。在地方官学较发达地区,往往分经设置,如有易掾、易师、尚书掾、尚书师等。多由太学射策考试在较下等者担任。为后世教官由来。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宋以后废。又,隋、唐以后太子及诸王下亦置文学,明、清废。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职官 文学 官名。汉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宋以后废。又,隋、唐以后太子及诸王下亦置文学。明、清废。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文学 古代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文学通过作家的想象活动把经过选择的生活经验体现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之中,以表达人对自己生存方式的某种发现和体验,因此它是一种艺术创造,而非机械地复制现实。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文学的形象不具有造型艺术的直观性,而需借助词语唤起人们的想象才能被欣赏。这种形象的间接性既是文学的局限,同时也赋予文学描写生活的极大自由和艺术表现上的巨大可能性,特别是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可以达到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思想广度和深度。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与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文艺理论 • 文学的一般学说 文学 期刊名。(1)左联机关刊物之一。1932年4月25日在上海创刊。半月刊。刊有冯雪峰、瞿秋白关于大众文学的文章。仅出一期,即被国民党政府查禁。(2)文学刊物。1933年7月在上海创刊。郑振铎、傅东华、王统照先后任主编。月刊。发表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是30年代影响较大的文学刊物。1937年11月出至第九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五十二期。 出处:中国文学卷 • 现代文学 • 期 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