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知行合一
释义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中国古代认识论命题。为明王守仁所明确提出与论证。黄宗羲《宋元学案·伊川学案上》认为程颐思想中已有端倪。如说:“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而不能行者。”(《二程遗书》卷一五)以为能知必能行。王守仁反对宋儒程朱派“知在行先”之说和只“讲之以口耳”的学风,认为其说“外心以求理”,是将知与行割裂为二,而求理于吾心,则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传习录中》)认为学者必须“知行并进”,既要反对“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也要反对“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传习录上》)。但他所谓知,即是致吾心之良知;所谓行,即是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知行合一的本体即是良知,而把行统一于知。将知行关系的探讨引向深入。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说、概念、术语
知行合一  明王守仁的认识论命题。认为“知”和“行”是统一的,反对宋儒程朱派“知在行先”的说法和只“讲之以口耳”的学风。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认为学者必须“知行并进”,既要反对“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也要反对“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但他所谓知,即是致吾心之良知;所谓行,即是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知行合一的本体即是良知。把行统一于知。知行合一论批判了宋儒学尚空议,不重践行的学风,倡导政治良知与政治实践相结合,将政治良知贯彻到政治实践中。对一般民众而言,知行合一则意味着处处遵守封建道德规范,做安分的顺民。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知行合一  明王守仁的认识论命题。认为“知”和“行”是统一的,反对宋儒程朱派“知在行先”的说法和只“讲之以口耳”的学风。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认为学者必须“知行并进”,既要反对“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也要反对“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但他所谓知,即是致吾心之良知;所谓行,即是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知行合一的本体即是良知。把行统一于知。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