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词条 | 地方官学 |
释义 | 地方官学 地方官学 中国古代官办的地方学校。史称夏、商、周三代已有乡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郑玄注:“术当为遂,声之误也。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塾。周礼,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党属于乡,遂在远郊之外。”《文献通考·学校一》认为:“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皆乡学也。”汉代有郡国学,始于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在蜀地的兴学。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诏令郡国以下行政单位设学,郡国称学,县道邑侯国称校,乡称庠,聚称序。北魏建立郡国学制。唐府州县设儒学,府州并设医学。宋地方行政分路州县三级,州以下设学。辽金仿宋建有府州县学。元地方行政分路府州县四级,各级设学,内附设小学。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颁立社学。路一级设医学、蒙古字学、阴阳学等。明清有府州县学,并推行社学。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有卫学、土司学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