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词条 | 三世说 |
释义 | 三世说 三世说 儒家公羊学派关于历史演变的理论。“三世”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春秋繁露·楚庄王》)东汉何休等托为三世之说,“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粗,故内其国而外诸夏”;“于所闻之世,见治所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春秋公羊传解诂》卷一)。康有为托古改制,用资产阶级历史进化论观点,结合《礼运》所谓“小康”“大同”,对公羊三世说作了新的解释,以为自据乱世进为升平世(小康之道),更进为太平世(大同之道),是社会进化的共同规律,并把三世比附为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三种政治制度。认为这三者不能越级进化。并认为当时中国处于“据乱世”,而西方各国则已进入“升平世”,主张学习西方,变法维新,以实现“远近大小如一”的“大同之世”。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三世说 儒家公羊学派关于历史演变的思想。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春秋》分十二世为三等,即“有见、有闻、有传闻”。何休等进一步托为“三世”之说,略谓:“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麤觕,故内其国而外诸夏”;“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春秋公羊传解诂》卷一)。清末康有为把公羊“三世”之义和《礼运》相结合,以为自据乱世进为升平世(小康之道),更进为太平世(大同之道),是社会进化的共同规律。认为当时中国还是“据乱世”,西方各国则已进入“升平世”,所以必须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则将实现大同理想。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