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指才德或品质的好。如:美德。《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❸善事;好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
❹赞美;称美。《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❺喜欢;称心。《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满座之人见王勃年少,却又面生,心各不美。”
❻使变为美好。《国语·越语上》:“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❼美洲、美国的简称。
❽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美存在于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方面。
出处:语词卷 • M • měi • 美
词条 | 美 |
释义 | 美 美(měi) ❶指味、色、声、态的好。如:美味;美观;良辰美景。《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❷指才德或品质的好。如:美德。《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❸善事;好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 ❹赞美;称美。《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❺喜欢;称心。《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满座之人见王勃年少,却又面生,心各不美。” ❻使变为美好。《国语·越语上》:“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❼美洲、美国的简称。 ❽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美存在于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方面。 出处:语词卷 • M • měi • 美 美 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存在于自然、社会,物质、精神中的被人发现、创造的令人愉悦、爱慕的形象。对于美的本质、特征,即美在何处,何以为美的问题,历来是美学家争论的中心,并形成多种学派。主要有三种观点:(1)客观说。认为美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均衡、对称、和谐等物质属性;美是理念等客观存在的精神属性及其感性显现;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等。(2)主观说。认为美是主观心灵的产物;美是移情的结果等。(3)主客观统一说。认为事物性质、形状为美提供了条件,但只有符合主观意识时才美。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是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形象显现,是人的社会实践、审美实践的产物,确证了人的思想、情感、智慧、才能、愿望。它是主体与客体、客观性与社会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具有形象性、可塑性、发展性、丰富性、独特性、感染性、愉悦性等特征。含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要素,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它是审美的对象,美感的源泉,随着人类审美实践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而发展。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原 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