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辞〔辭、辤〕  ❶诉讼的供词。《书·吕刑》:“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亦用作申诉、辩解。《左传·僖公四年》:“我辞,姬必有罪。”
  ❷文词;言词。如:辞藻;修辞。陆机《文赋》:“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❸告别。《楚辞·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陆游《送客》诗:“意倦客辞去,秉炬送柴门。”
  ❹推辞;辞谢。《仪礼·士昏礼》:“姆辞不受。”苏轼《画鱼歌》:“本不辞劳几万一。”
  ❺责备。《左传·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辞于。”杜预注:“辞,责让之。”
  ❻遣去。《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
  ❼通“词”。如:辞典。
  ❽古代的一种文体。如:汉武帝《秋风辞》;陶潜《归去来辞》。
  ❾中国古代逻辑术语。指命题(判断)。后期墨家提出“以辞抒意”(《墨子·小取》),即用判断来表达思想;并认为“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大取》)。荀子也提出了“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的说法,认为辞(判断)是结合两个不同的“实”的名(概念)来论断一个意义。
出处:语词卷 • C • cí • 辞
  中国古代逻辑术语。指命题(判断)。孔子提出“辞达而已矣”(《论语·季氏》)。说明“辞”是思想的表达。后期墨家提出“以辞抒意”(《墨子·小取》),即用命题来表达思想;并认为“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大取》)。荀子也提出了“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的说法,认为辞(判断)是结合两个不同的“实”的名(概念)来论断一个意义的思维或语言形式。
出处:哲学卷 • 逻 辑 学 • 中国逻辑史
  即“词”。
出处:语言学卷 • 语法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