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历史事项
词条 | 普世教会运动 |
释义 | 普世教会运动 普世教会运动 亦称“教会再合一运动”。20世纪基督教内部提倡所有派别重新合一、实现大联合的运动。“普世”一词源自希腊语Oikoumene,意为“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后被用来表述“基督教重新合一”、“教会一家”、“教会普世性”的思想,成为该运动的核心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由美、英等国基督教新教发起。其开端为1910年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宣教大会。包括“国际宣教运动”、“教会生活与工作运动”、“教会信仰与体制运动”等。1910年爱丁堡大会成立“续行委员会”,旨在协调各教会之间的关系与活动。世界基督教宣教协会于1921年在纽约正式成立,美国人穆德当选为主席。协会于1928年、1938年、1947年、1952年和1957年在耶路撒冷、马德拉斯、奥斯陆等地召开会议,初步形成各教派之间的合作。1948年8月22日—9月4日,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亦译“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第一次大会,宣告该运动的核心机构正式成立。出席大会的有来自44个国家147个教会的代表。至2006年已召开九次大会。该运动强调“整个教会的”和“为整个教会所接受的”信仰意义,宣称“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性实体”,号召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终止历史上的对立,重新走向联合。俄罗斯正教会自1961年作为正式会员而参加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天主教亦派观察员列席新德里大会。1991年中国基督教协会派代表团参加在堪培拉召开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第七次大会,同年2月18日起重新成为其正式会员。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历史事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