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词条 | 复旦公学 |
释义 | 复旦公学 复旦公学 中国近代高等学堂。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因内部教派之争并压制异己,震旦学院创办人马相伯与部分师生离校另建新校,并得官绅商学多方支持,两江总督周馥、端方拨给开办经费、每年维持经费,划上海吴淞营地70亩建校舍。首任校长马相伯,1906年严复继任。依据《奏定高等学堂章程》办高等学堂本科,内分两部,分别为升入政法、文、商科和工、理、农科大学之预备,学制三年。又附设预科,学制初为二年,后改为三年。1909年(宣统元年)改办为中学,学制五年。循震旦旧制,招生严格;重视外语,除本国语文、史地、伦理等课程外,均用外国课本,用外语教学;实行民主管理、学生自治,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学习风气浓厚,人才斐然有成。辛亥革命时一度停办。1911年末在无锡惠山复校。旋迁回上海。1913年,成立校董会,李登辉为校长。修订学校章程,以研求学术、造就专科人才为宗旨。设大学预备科及中学科。大学预备科三年制,毕业后入大学;中学科四年制,毕业后入预备科。1917年改办大学,名私立复旦大学。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