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材料科学卷 • 高分子材料 • 高分子科学基础
词条 | 大分子学说 |
释义 | 大分子学说 大分子学说 确立现代高分子概念的学说。1922年,德国科学家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1965)在《德国化学会会志》上发表《论聚合》,提出“聚合反应是大量小分子依靠化学键结合形成大分子的过程”的假说,同时提出聚苯乙烯、天然橡胶、聚甲醛等大分子的线型长链结构式,并指出它们在溶液中的胶体特性正是由于高相对分子质量所致。其后设计并实现了天然橡胶和纤维素的各种化学转化,采用端基法、黏度法、渗透压法测定反应前后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有实验结果都无法用“胶束论”加以解释,而用“大分子论”则可以得到圆满解释。其首次指出实验测定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际上都是一个平均值。1932年发表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标志着高分子科学的正式诞生。为合成高分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出处:材料科学卷 • 高分子材料 • 高分子科学基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