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同书
释义
大同书
大同书  书名。康有为著。1901—1902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成初稿,后屡经增补。1913年在《不忍》杂志发表两卷,全书10卷,1935年刊行。于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即向弟子梁启超等讲述“大同”学说。依据今文经春秋公羊学说和《礼记·礼运》的“大同”理想,糅合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描绘一个破除了现世一切苦难的根源——“九界”: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业界、乱界、类界、苦界,“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相应地提出儿童公育思想,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从母亲受孕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起,到出生后进育婴院,3岁入慈幼院,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还讨论了男女平等和女子教育问题。有古籍出版社1956年单行本。收入《康有为全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大同书  书名。康有为的主要代表作,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共三十卷,分十部。“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康有为以“至公”为要旨,依据公羊派的三世说,将儒家的小康大同说、佛教慈悲平等、基督教博爱自由平等的教义、卢梭的天赋人权论、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相结合,设计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理想“大同”境界,故取此名。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著作
大同书  近代康有为著。十卷。初稿名《人类公理》。1884年(清光绪十年)康有为就悬想“大同之世”。次年始作。全书成于1901—1902年(光绪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避居印度时。后又屡加增补。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1919年上海长兴书局出版单行本。1935年经钱定安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将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与《礼记·礼运》中“小康”、“大同”思想联系起来,说“据乱”之后易以“升平”、“太平”,“小康”之后进以“大同”。又吸取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指出目前中国处于“据乱世”,必须向已进入“升平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然后才能最终进入“太平世”即大同世界。《礼运》中的“天下为公”为大同之世的主心骨,又被注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成果。以“去苦求乐”为人的天性所在,视现实世界是一个大苦海。揭露了过去和现在社会中人们所遭受的种种苦难,进而提出“去九界”以达人类“大同”。要求个性解放,认为三纲五常是违背了天赋人权的,主张“人人有天授自由之权。”把妇女解放提高到人类社会进步的首要地位,为其天赋人权论主张应用于社会问题上的创见。反对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和剥削者的善心。其所描述的大同理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但却是一种空想。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从康氏家族中借到抄本,并参照各本,校订出版新版。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著作
大同书  书名。近人康有为著。1901—1902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成初稿,后屡经增补。1913年在《不忍》杂志发表两卷,全书十卷,1935年刊行。作者利用今文经的公羊学说和《礼记·礼运》大同思想,糅合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描画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宣扬以改良渐进的方法实现这种社会。1935年其弟子钱定安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全本。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报刊、史料 • 史料
大同书  近代康有为著。1901—1902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成初稿,后屡经增补。1913年在《不忍》杂志发表两卷,全书十卷,1935年刊行。作者利用今文经的公羊学说和《礼记·礼运》大同思想,糅合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描画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宣扬以改良渐进的方法实现这种社会。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3: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