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中国建筑历史
词条 | 大明宫遗址 |
释义 | 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遗址 唐长安城北的主要宫殿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初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龙朔二年(662年)重建。宫城南宽北窄呈梯形,周围7628米。纵深2600余米。正门丹凤门内,以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为主体建筑。正殿含元殿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踞龙首原高处,前有长75米的龙尾道,左右有廊庑连接稍前的翔鸾、栖凤两阁,宫内西侧的麟德殿,由三座殿阁组成,西阔十一间、进深十七间,规模宏大。1957年开始考古勘察和发掘。含元殿和麟德殿遗址虽仅存基础,大体上可复原。其他各殿、城门及太液池、龙首渠等,也都有遗迹可寻。为研究唐代宫殿制度及其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中国建筑历史 大明宫遗址 唐代宫殿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西安城北龙首原。初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龙朔二年(662年)重建。宫城周长7628米。1957年开始考古勘察和发掘。宫中的含元殿和麟德殿遗址虽仅存基础,但经过发掘,大体上可复原,规模宏大。其他如宣政、紫宸、蓬莱等殿,各城门及太液池、龙首渠等,也都有遗迹可寻。为研究唐代宫殿制度及其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 ![]()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隋唐五代考古 大明宫遗址 在陕西省西安市北郊龙首原上。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代长安城三大宫之一,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修建的夏宫。焚毁于唐乾宁三年(896年)。经考古探明,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周长7.6千米,面积约3.2平方千米。共有11座城门,城内主要街道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宫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陕西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