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古部落、古国、朝代
词条 | 大理 |
释义 | 大理 大理 古国名。五代至宋时以白族为主体所建立的封建领主政权。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次年建大理国。辖境相当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冶铁技术均甚发达,接近汉族水平。主要以马与内地进行贸易。其王曾受宋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王。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统治集团通用汉文。佛教流行。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云南行省。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总管,原军政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古部落、古国、朝代 大理 ❶官名。主刑罚狱讼。春秋晋、齐、卫诸国皆置。秦、汉称廷尉。一度改为大理,北齐后改称大理寺卿。历代沿称。 ❷南北朝至唐、宋,为廷尉(卿)、大理卿别称。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大理 古国名。五代至宋以白族为主体所建立的封建领主政权。辖境相当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冶铁技术均甚发达,接近当时汉族地区水平。主要以马与内地进行贸易。其王曾受宋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王。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统治集团通用汉文。佛教流行。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云南行省。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总管,原军政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地 名 • 城国、部落 大理 市名。在云南省西部、洱海沿岸。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468平方千米。人口61万(2010年)。市人民政府驻下关镇。西汉置叶榆县,南朝梁废。唐南诏和五代至宋时大理国曾建都于此。元设太和县,为大理路治。明、清为大理府治。1913年改大理县。1951年由大理、凤仪两县析置下关市,1960年改大理市,1962年复改下关市。1983年下关市和大理县合并改设大理市。为滇西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矿产有砂金、煤、铅,并以产大理石著名。工业有卷烟、纺织、电力、食品、建材、造纸、制药、机械等。农产有稻、小麦、蚕豆等。特产茶花、“大理雪梨”。洱海盛产鱼类,以弓鱼著名。广大铁路和杭瑞高速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及南诏、大理古城遗址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云南省 • 省、市(自治州)、县(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