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藏经
释义
大藏经
大藏经  简称《藏经》。原为对汉语佛教经籍的称呼,后指一切文种的佛教经典的总称。内容分经、律、论三藏,包括印度、中国等国的佛教著述在内。有巴利文的《南传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满文《大藏经》、蒙文《大藏经》、日文《大藏经》等。在中国,藏经的编辑始于南北朝,初称“众经”或“一切经”,隋以后才称大藏经。据唐《开元释教录》载,共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以后各代又续有新译经论和著述入藏。藏经的刊印,始于北宋初。最初为蜀版,后有福州版、思溪版、碛砂版等;辽、金、元、明、清各代均有刻本;近代有上海频伽精舍的排印本,并影印过宋《碛砂藏经》和日本编辑的《续藏经》。1984年起,北京中华书局开始出版《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经籍书文
大藏经  简称《藏经》。佛教典籍的汇编。原为汉语对佛经的称呼,后为一切文种的佛教经典的总称。最迟在唐代会昌灭佛前已开始使用该词,或称“众经”、“一切经”。汉文《大藏经》自唐代汇集,宋至民国,代有刊行,所收内容有因袭也有增订,西土典籍、东土著述兼收并蓄,蔚为大观。高丽、日本也曾刊行汉文《大藏经》。此外巴利文、藏文、蒙文大藏经的内容也较丰富。现通行之汉文《大藏经》有《大正藏》(日本)、《中华大藏经》、《高丽藏》、《龙藏》等。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图书版本 • 丛书
大藏经  简称《藏经》。原为汉语对佛教经籍的称呼,后指一切文种的佛教经典的总称。内容分经、律、论三藏,包括印度、中国等国的佛教著述在内。在中国,藏经的编辑始于南北朝,初称“众经”或“一切经”,隋以后才称“大藏经”。据唐《开元释教录》载,共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以后各代又续有新译经论和著述入藏。藏经的刊印,始于北宋初。最初为蜀版,后有福州版、思溪版、碛砂版等;辽、金、元、明、清各代均有刻本;近代有上海频伽精舍的排印本,并影印过宋《碛砂藏经》和日本编辑的《续藏经》。1984年起,北京中华书局开始出版《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