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词条 | 邓子恢 |
释义 | 邓子恢 邓子恢(1896—1972) 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曾用名建中,福建龙岩人。曾留学日本。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参与领导龙岩后田农民起义。曾任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部长、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闽西红军学校和闽西第12军政治委员、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闽西苏维埃政府经济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财政人民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部长兼民运部部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与张鼎承、谭震林共同领导闽西军民坚持当地游击战争。从全国抗日战争时期起,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运部部长,兼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4师兼淮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淮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中共淮北区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书记兼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三书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代理第一书记兼中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是中共第七至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邓子恢(1896—1972)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用名建中,福建龙岩人。1917年留学日本。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参与领导龙岩后田农民起义。曾任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部长、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红军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一军政委、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闽西苏维埃政府经济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兼财政人民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宣传、财政兼民运部部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与张鼎丞、谭震林共同领导闽西军民坚持当地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运部部长,兼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四师兼淮北军区政委,中共淮北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书记兼中原军区副政委,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三书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兼中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七至九届中央委员。因在农业合作化规模、速度和人民公社如何实行生产责任制问题上力求从实际出发,一再受到批判。1981年3月得到平反,恢复名誉。 邓 子 恢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