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宋辽金作家
词条 | 李觏 |
释义 | 李觏 李觏(1009—1059) 北宋思想家。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人。创旴江书院于南城,学者称旴江先生。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认为自然由阴阳二气会合而成。承认认识来自客观事物,排斥佛、道,抨击神仙方士、巫医相卜、鬼怪迷信。反对道学家不许谈“利”、“欲”的虚伪道德,认为“人非利不生”,“欲者人之情”,强调“田均则耕者得食”,提出“限人占田”、“冗者”归农、量入为出、去王者私藏等主张。论文多倡经术,求理道,为诗生新奇特,时有佳作。著作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亦称《旴江文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宋辽金作家 李觏(1009—1059) 北宋思想家。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人。南城在旴江边,学者又称旴江先生。创旴江书院。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亦以为号。强调“田均则耕者得食”,提出“限人占田”、“冗者”归农、量入为出、去王者私藏等主张。认为自然由阴阳二气会合而成。承认认识来自客观事物,“耳目有得则感于心,感则思”。排斥佛、道,抨击神仙方士、巫医相卜、鬼怪迷信。反对道学家不谈“利”、“欲”的虚伪道德观念,认为“人非利不生”,“欲者人之情”,主张将道德学说建立在功利主义价值观上,但也不赞成因私废公的功利主义。主张通过“礼”来调节社会生活的各种关系,所谓“礼”包含了“礼、乐、刑、政、仁、义、智、信”。对比秦代废学之祸与汉代兴学之效,肯定教育对稳固政权、作育人才和化民训俗的意义。著作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亦称《旴江文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李觏(1009—1059) 北宋思想家。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曾任太学助教,后升直讲。主张尽地力,发展生产,增加财用,反对道学家不许谈“利”、“欲”的道德观念。正视人们的“利”和“欲”,主张“限人占田,各有顷数,不得过制”。主张将过多的工商业者和和尚、道士、巫医卜相、倡优等驱之归农。著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李觏(1009—1059) 北宋思想家。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人。南城在旴江边,学者称旴江先生。创旴江书院。范仲淹(989—1052)荐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认为自然由阴阳二气会合而成。承认认识来自客观事物,“耳目有得则感于心,感则思”。排斥佛、道,抨击神仙方士、巫医相卜、鬼怪迷信。反对道学家不许谈“利”“欲”的虚伪道德观念,认为“人非利不生”,“欲者人之情”,强调“田均则耕者得食”,提出“限人占田”、“冗者”归农、量入为出、去王者私藏等主张。著作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亦称《旴江文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