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颙
释义
李颙
李颙1627—1705  明清之际哲学家。字中孚,号二曲。陕西盩厔(今周至)人。家贫借书苦学,遍读经史诸子以及释道之书。曾讲学江南,门徒甚众,后主讲关中书院,是清代复兴关学的重要学者。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清廷屡以博学鸿词征召,绝食坚拒得免。为学主兼采朱(熹)陆(九渊)两派,各取所长。认为“朱之教人,循循有序”,“中正平实,极便初学”;“陆之教人,一洗支离锢蔽之陋,在儒者中最为儆切”(《二曲集》卷四)。重视实学,提倡“明体适用”。同顾炎武反复辩论“体用”问题,提出“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的见解。把“格物致知”的“物”扩充到“礼乐兵刑、赋役农屯”以至“泰西水法”等实用学问。希望以实学取代“凭空踏虚,高谈心性”的俗学。力主自由讲学,与清廷钳制思想政策对立。著作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李颙1627—1705  明清之际哲学家。字中孚,号二曲。陕西盩厔(今周至)人。家贫借书苦学,遍读经史诸子以及释道之书。曾讲学江南,门徒甚众,后主讲关中书院。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清廷屡以博学鸿词征召,绝食坚拒得免。为学主兼采朱(熹)陆(九渊)两派,认为“朱之教人,循循有序”,“中正平实,极便初学”;“陆之教人,一洗支离锢蔽之陋,在儒者中最为儆切”(《二曲集》卷四),主张各取所长。重视实学,提倡“明体适用”。同顾炎武反复辩论“体用”问题,提出“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的见解。把“格物致知”的“物”扩充到“礼乐兵刑、赋役农屯”以至“泰西水法”等实用学问。力主自由讲学,与清廷钳制思想政策对立。著作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