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桓谭
释义
桓谭
桓谭约前20—后56  汉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君山。历任奉车郎、掌乐大夫、太中大夫、六安郡丞,反对官方宣扬的谶纬符命的唯心主义哲学,为人耿直,终生未居高位。主张治国“以霸王道杂之”、“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著有《新论》,原书已佚,现存佚文辑本。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桓谭约前20—后56  东汉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君山。博学多通,尤善古文学,精天文历数,主浑天说。西汉哀帝、平帝间曾为郎,新莽时任掌乐大夫。更始政权建立后,召为太中大夫。东汉建武初任议郎、给事中,上疏陈时政,揭露当时刑政弊端及富商大贾骄侈,又极言图谶之非经,不足以决事。光武帝以其非圣无法,几欲处死。旋出为六安郡丞,于途中忧愤病卒。著有《新论》二十九篇。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东 汉
桓谭约前20—后56  东汉思想家、天文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爱好音乐,通晓众多领域。心理学思想主要有:(1) 提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新论·祛蔽》)的唯物主义形神观。(2) 从生理学的角度指出“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同上)。肯定“人抱天地之体,怀纯粹之精,有生之最灵者也”(《新论·正经》)。(3) 在知虑心理思想方面主张“耳目所见”、“心意所知识”(《新论·言体》)都有共同之处,但亦有个别差异,且共性和差异性均可以测量。主要著作有《新论》。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人物
桓谭约前20—后56  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官至议郎给事中。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因坚决反对谶纬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几遭处斩。出为六安郡丞,道病卒。提出“以烛火喻形神”的有名论点,断言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独立存在,正如烛光不能脱离烛体而存在一样。指出人“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否认神仙长生。对后来无神论思想发展有影响。著作有《新论》二十九篇,早佚。现传《新论·形神》一篇,收入《弘明集》内;清人辑本以严可均《全汉文》较为完备。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