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宋元明清考古
词条 | 僰人悬棺葬 |
释义 | 僰人悬棺葬 僰人悬棺葬 宋明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四川南部的叙南诸县,以珙县南广河上游最为集中。其名因《珙县志》所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而来。“僰”在《吕氏春秋》、《史记》中有记载。据研究,这批墓应是宋明时期僚人的遗存。1974年、1984年调查珙县麻塘坝,在螃蟹溪东、西岩壁上发现22处计100余具悬棺和岩画。悬棺置于距地面10~60米的天然溶洞、天然岩缝、凿洞中,或架棺于木桩上,木棺系整木挖凿而成,不漆不髹。死者殓衣服,仰身直肢,成年人均无门齿。随葬品以竹木器为主,也有陶器、瓷器、环柄铁刀等。岩画系朱砂绘于悬棺周围或洞内岩壁上,内容有铜鼓,作舞蹈、骑马、手执兵器的人像和马、虎、符号等。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宋元明清考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