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人 物
词条 | 汉武帝 |
释义 | 汉武帝 汉武帝(前156—前87) 即刘彻。西汉皇帝(前141—前87)。在位期间,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割据势力。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征收商人资产税,收冶铁、煮盐、铸钱为官营,设平准官、均输官管理全国运输、贸易。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农业发展。还加强对西北、西南地区的统治,发展与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他曾三次提出问题,要求贤良们给以回答。其问题有:是否“天降命不可复反?”“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受天之佑,享鬼神之灵?”(《汉书·董仲舒传》)等等。其中董仲舒的回答最使他满意。他采纳董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传统宗教信仰奠基于儒家学说之上,形成儒教。他接受臣下建议,在当时五位上帝之上又设太一神,成为后来儒教唯一上帝的前身。他开始祭后土,是此后儒教祭地神的开始。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人 物 汉武帝(前156—前87) 即“刘彻”。西汉皇帝。景帝之子。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即以儒术为其统治思想;并采用法术、刑名,以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割据势力。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曾派张骞两次至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经济文化交流。又派唐蒙至夜郎,在西南先后建立七郡。并用卫青、霍去病为将,进击匈奴贵族,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繁重,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曾爆发农民起义。遗诏立幼子刘弗陵(昭帝)为帝,由霍光等辅政。 汉 武 帝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秦、秦汉之际、西汉 汉武帝 即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即以儒术为其统治思想;并采用法术、刑名,以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割据势力。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曾派张骞两次至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经济文化交流。又派唐蒙至夜郎,在西南先后建立七郡。并用卫青、霍去病为将,进击匈奴贵族,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繁重,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曾爆发农民起义。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