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工读主义教育
释义
工读主义教育
工读主义教育  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潮与运动。萌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对旅法华工的教育服务,后受国际工运、“劳工神圣”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影响而形成思潮,基本主张有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手脑并用等。流派众多,主要有:1919年匡互生、周予同等北京高师学生发起的工学会,倡导“工学主义”,将工学作为实现民主自由、发展实业、救济中国社会的武器;少年中国学会成员王光圻发起的工读互助团,受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将工读视为实现新生活、新社会的有效手段;胡適、张东荪等人提出的纯粹工读主义,认为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取教育经费,是解决青年失学问题的好办法;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工读主张,提出工人、农民的工读问题和青年学生的工读互助,并号召知识青年到工农中去;蔡元培等人发起的勤工俭学运动,以“勤于工作,俭于求学”为宗旨,从最初的华工教育,演变为有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都成立了工读互助组织。与实利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职业教育、平民教育等思潮有广泛联系和相互影响。20年代中期趋于沉寂。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