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巴 巴( bā) ❶古族名、古国名。主要分布在今渝、鄂交界地带。 ❷蛇名。《说文·巴部》:“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 ❸攀援;攀登。如:巴高枝儿。《水浒传》第三十六回:“行了半日,巴过山岭头,早看见岭脚边一个酒店。” ❹靠近;挨着。《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巴着窗户眼儿一瞧。” ❺粘结着的东西。如:锅巴;泥巴。 ❻盼望。如:朝巴夜望。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我巴到你黄昏,盼到你明。” ❼通“把”。见“巴鼻”。 ❽口辅;面颊。如:嘴巴;下巴。 ❾通“笆”。白居易《买花》诗:“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❿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1巴=0.1兆帕。气象学中曾采用毫巴来计量气压,1毫巴=1百帕。 ⓫姓。汉代有巴茂;清代有巴慰祖。 出处:语词卷 • B • bā • 巴 巴 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1巴=0.1兆帕。气象学中曾采用毫巴来计量气压。1毫巴=1百帕。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物 理 • 计量单位 巴 古族名、古国名。据《山海经》载,在炎黄二帝时期,出现于长江三峡地区。夏初,分化出五支氏族:巴氏族、樊氏族、瞫氏族、相氏族、郑氏族。巴氏族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武落钟离山。五氏族首领争夺酋长,巴氏族首领务相获胜,被推举为酋长,尊为“廪君”。“巴”从氏族名称变为民族族称。此部落被称为“巴族廪君部落”。在廪君务相率领下,沿清江流域扩张,兼并了盐水神部落,势力日强大。此时东部强盛的殷商王朝南征至鄂西,威胁巴族部落。巴族西迁,以江州(今重庆)为都,建立了以廪君为君、四姓为臣的初期奴隶制国家——巴国。商周之际,武王克殷,封为子国,称巴子国。其极盛时期,疆域东至鱼复(今重庆奉节),西至僰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今属陕西),南极黔涪(今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与楚、蜀、秦为邻。公元前689年后,巴、楚关系恶化,互相攻伐,在楚国强大攻势下,巴国领地尽失,节节败退,最后终被楚占领都城江州。巴人不得不向阆中一带退却。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南方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