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词条 | 布朗 |
释义 | 布朗 布朗(Thomas Brown,1778—1820) 苏格兰哲学家,苏格兰学派的代表。生于科克马布里克。先学习法律,后改学医学,1803年获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10年任道德哲学副教授。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1) 以“提示”(suggestion)一词代替联想的概念,提示就是由此及彼,互相引起。提示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的提示,一种是关系提示。(2) 提出心理化学的思想,指出化学是研究同时联想问题的一个指南或范例,心理化合物不是观念元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质特点的复杂现象。(3) 提出九条联想的副律。即持久、生动、频率、新近、迭代、体质差异、情绪状态、生理状态和思维习惯。主要著作有《人的心灵哲学》(1820年)。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布朗(Roger William Brown,1925—199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心理语言学的先驱。生于底特律。1952年获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后任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讲师。1957年任教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并升为教授。1962年返回哈佛大学,开始对儿童语言发展的长期研究。力图将语言学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为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当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有《词语和事物》(1952年)、《社会心理学》(1965年)、《心理语言学》(1970年)、《最初的语言:早期阶段》(1973年)、《心理学》(与赫恩斯坦合著,1977年)。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布朗(Robert Brown,1773—1858) 英国植物学家。1810年出版植物区系方面的著作。1827年首次观察到布朗运动,认为这是生活的原生质特征之一。1831年发现并命名细胞核,确认其为植物细胞的普遍结构。在1833年发表的关于兰科和萝藦科植物的论文中,确认有核的细胞是植物的结构单位,为后来细胞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出处:生命科学卷 • 总论 • 生物学一般 • 人物 布朗(William Hill Brown,1765—1793) 美国作家。178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同情的力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美国作家创作、描写美国生活、在美国出版的小说。作品以书信体写成,结构较为松散,颇多道德训诫,缺乏贯串始终的情节线索。后又出版一些诗歌和一部戏剧。另一部长篇小说《伊拉和伊萨贝拉》于1807年出版。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美 国 布朗(Charles Brown,1771—1810) 美国作家。曾任律师和编辑。也曾经商。所著四部长篇小说《威兰德》《奥蒙德》《埃德加·亨特利》和《阿瑟·梅尔文》(又名《费城1793年》),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一系列小说前言中,阐述了对文学的看法,以及关于小说素材和创作原则的观点。被视为美国最早的小说理论家之一。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美 国 布朗(William Browne,约1590—1645) 英国诗人。曾在牛津大学求学。诗歌创作师法斯宾塞,擅长牧歌体。代表作诗集《英国田园诗》,以叙事体描述田园生活,夹以各种歌谣。诗人在其中赞颂祖国家乡,体现出史诗般的雄浑气魄。还有诗作《牧人的风笛》等。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英 国 布朗(Thomas Browne,1605—1682) 英国作家、医生。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后去法国、意大利和荷兰学医,163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行医。所著《医生的宗教信仰》探索上帝、自然和人类的奥秘,出版后颇受欢迎。还著有《破执录》,纠正了时人对于治疗和保健的许多误解和迷信,行文雄辩有力,意趣盎然。《致友人书》则展现了优美含蓄的文风。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英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