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帝师
释义
帝师
帝师  僧官名。意为“皇帝之师”。西夏后期始设。如夏仁宗时有贤觉帝师波罗显胜,任功德司正,掌管境内佛教。元代形成制度。元制:皇帝即位之初,例从蕃僧受佛戒,历朝皆设帝师。八思巴曾主持忽必烈受佛戒,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封为“国师”。至元七年(1270年),升号“帝师”。此后,嗣为帝师者,皆为萨迦款氏后人或萨班、八思巴之弟子及后人,例领宣政院事。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称谓、教职、教制
帝师  僧官名。意为“皇帝之师”。西夏始设,元形成制度。按元制,皇帝即位之初,例从蕃僧受佛戒。历朝皆设帝师。八思巴曾主持忽必烈受佛戒,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被封为“国师”。至元七年(1270年),升号“帝师”。此后,嗣为帝师者,皆为萨迦款氏后人或萨班、八思巴之弟子及后人,例领宣政院事。有关西夏帝师,释文见330页“帝师”。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藏羌地区
帝师  西夏佛教最高师号。意为“皇帝之师”。从西夏《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风身上入顺》和汉文本《大乘要道密集》等文献资料中发现的有五位:第一位是贤觉帝师,讲经律论、功德司正、偏袒都大提点、怀卧勒沙门波罗显胜,又称“贤觉菩萨”,其宗教地位极高,官位“卧勒”是皇帝以下最高封号,相当于大国王的地位。第二位是慧宣帝师。第三位为大乘玄密帝师。第四、五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令观门增盛者真国妙觉寂照帝师、流传印造大疏钞者新圆真证帝师。前三位帝师未在同一文献中出现过,可能西夏王朝同时只封一名帝师,帝师圆寂后,再封一位帝师。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有皇帝之师监承处:上师、国师、德师,最高师号为上师。并在“名略”(条目名称)中将师号概括成“帝师”,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具体帝师。帝师可能在西夏天盛年间后由上师转化而来。西夏后期汉文《杂字》“官位部”中有“帝师、国师、法师、禅师”,可能当时帝师之设已制度化。帝师在西夏是地位最高的佛学大师,撰著多种佛教文献。在佛教史上西夏最早封设帝师,这种制度对西夏推行藏传佛教和元朝封藏族僧人为帝师都有重要影响。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西北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51:19